-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优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探究其科学合理的相关策略与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创通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治疗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但是两者之间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无创通气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指的是非心源性条件下致使出现进行性缺氧性的呼吸衰竭[1]。其致病因素多半是因为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后造成的,临床表现为严重感染、休克、误吸等,且具有发病时间急、病情发展快、治愈困难、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说做好及早诊断与治疗工作成为治疗该病的首要任务[2-3]。其中机械通气作为治疗ARDS病症的常用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但是传统的通气治疗方法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与肺炎并发症等[4]。针对以上情况,本次研究中应用不同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取得了不同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1-69岁,平均46.2岁。所有ARDS患者中包括16例病毒性肺炎、13例肺挫伤、17例休克、20例肝脾破裂伤、16例细菌性肺炎、13例急性重症胰岛炎、5例肠管破裂。并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太稳定、急性心源性的肺水肿与电解质较为紊乱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法,其中其中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传统无创通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情况、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等指标。
(1)观察组:治疗前常规留置胃管,通气的间歇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清除患者呼吸道内部的分泌物。设置为SIMV+PSV+PEEP的呼吸模式,气道峰压设置为15-25cmH2O之间,并选取最适宜治疗的峰压5-12H2O之间。将潮气量降低至6-8ml/kg之间,并使得患者处于允许性的高碳酸血症状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检查并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相应调整呼吸机的通气时间与氧气流量等。
(2)对照组:给予传统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将潮气量设定在10-15cmH2O之间,PEEP设定在10-15cmH2O之间,并依据氧和与通气情况适当调整为IPAP在20cmH2O以下,EPAP在12cmH2O以下,呼吸频率为12-16次/min。
1.3 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治疗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但是两种治疗方案结果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 动脉血氧分压
治疗前 治疗后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50) 48.6±3.6 72.9±13.8 65.3±10.0 46.8±8.8 对照组(n=50)
49.2±4.1 71.6±12.2 64.3±9.6 49.2±9.3
2.2 两组患者的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等指标比较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带机时间为,VAP的发生比率为16.0%,病死率为4.0%,分别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的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带机时间(d) VAP发生率 病死率 观察组 50 3-6 8(16.0) 2(4.0) 对照组
P 50
—— 4-10
<0.05 23(46.0)
<0.05 12(2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