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绞吸船800WN泥泵增加前封水改造设计.doc.docVIP

3500绞吸船800WN泥泵增加前封水改造设计.doc.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500绞吸船800WN泥泵增加前封水改造设计.doc

3500方绞吸船800WN泥泵增加前封水装置设计与改造 蒋嘉伟 王家友 (天津航道局烟台公司) 1. 泥泵参数、磨损原因分析 我公司的3500绞是用800WN系列泥浆泵,该泵的性能参数如下:n=340rpm;H=58M;Q=11000M3/H;(清水流量)。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易磨损的是前护板,和进口衬管。通常,一个泥泵叶轮在其使用寿命内需要配置2个肩甲环、4个前护板、3~4个进口衬套、1个后护板。从更换的比率来看,易损坏的是前护板、肩甲环、进口衬管,根据实物磨损的情况及泥泵的结构原理,现对其磨损的机理分析如下: 通常,常见的荷兰IHC系列泥泵上都设有前、后封水(这些泥泵前端大多有橡胶阻水环)。设置封水的目的就是利用封水的压力来平衡泥泵蜗壳流道内的压力,使叶轮与泥泵衬板之间总是以清水填充,以减少叶轮和衬板的磨损。但在800WN泥泵上,叶轮的主工作叶瓣数量为3瓣,泥泵只有后封水而没有设置前封水,而在泥泵吸入口端的叶墙上设有9个径向附叶瓣,此9个附叶瓣的作用就是与肩甲环构成半开式叶轮离心泵,其产生的压力用以平衡泥泵蜗壳流道内的压力(详细计算见水利计算),我们可以认为:在稳定工况下,由9瓣附叶瓣与肩甲环构成的半开式叶轮离心泵所产生的压头可以平衡3瓣主叶轮在蜗壳主流道内的生成的压头,使附叶瓣与肩甲环之间的流体无径向流动。一般来说,泥泵在进入疏浚时的过程为:挂离合→泵注清水→疏浚泥沙→注清水→列解泵。如果这个过程过渡平稳而且泥泵在正常疏浚时工况稳定,则可以认为附叶瓣产生的压力与主叶瓣产生的压力始终平衡,叶轮与肩甲环之间总是保持清水的环境。但实际工作时,由于绞刀吸口经常堵塞引起泥泵的蜗壳内压力波动、附叶瓣的磨损引起泵效降低,都将破坏这种压力平衡,使蜗壳流道中含泥沙的流体灌入附叶瓣、肩甲环以及叶轮、前护板(进口衬套)之间,由于叶轮与前护板(进口衬套)之间的安装间隙只有1.5~3mm,所以直径较大的沙粒将在这里堆积,形成较严重的磨粒磨损。另外,在前护板(进口衬套)处,由于靠近泥泵叶轮的吸口,流体的压力变化较大,容易产生气蚀。磨粒磨损与气蚀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前护板(进口衬套)磨损速度大大增加。上述分析是基于对泥泵装配图、及泥泵叶轮磨损照片、前护板磨损照片分析而得。 图一:磨损的叶轮图片 图二:磨损的前护板图片 图三:泥泵封水路径示意图 本文正是改善泥泵的上述不足而进行设计,旨在减轻磨粒磨损,缓解气蚀磨损(机理有三:(1)改善气蚀场所的压力分布;(2)将造成气蚀的空泡冲离金属表面;(3)运动的叶轮与前护板、肩甲环之间以清水填充减少摩损)。 本设计和改造涉及的问题有两个:对封水压力和流量的测算和对局部结构的改进设计。 2. 相关的水力计算 为获得相关的水利计算,下列离心泵理论计算时的各种假设仍需沿用: ①离心泵的叶轮是无限多和无限薄,流体质点流动是沿叶瓣的。 ②流体流动无撞击、摩擦、涡流等水利损失。 ③半开式叶轮与闭式叶轮泵水采用相同的理论计算方式。 泥泵组装图见下图: 根据泥泵的装配图,在泥泵封闭时,沿A→B→C→A线可建立如下伯努利方程: Z1+ +H主叶轮(实际)+=Z2+ζ1+H附叶轮(实际)+ζ2++ (式1) 式中:P吸:为泥泵吸口压力。Z1 =Z2为始、未点高度。 H主叶轮(实际):为泥泵传给泥浆的实际能量。 ρ:流体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 ζ1:为叶轮外缘阻水环带与肩甲环之间的狭缝局部阻力压头损失。 H附叶轮(实际):为附叶轮付给流体的实际能量。 ζ2泥泵前护板与叶轮间的狭缝局部阻力压头损失。 U2:是流体流出泥泵叶轮与前护板间狭缝时的速度。 对(式1)整理得: H主叶轮(实际)-H附叶轮(实际)+=ζ1+ζ2++(式2)对于(式2)在此我们可以认为:由于主叶轮的流道(宽350mm)与泥泵叶轮与前护板间狭缝(宽1.5~3mm)来说足够宽,因而U1≈0,即得到H主叶轮(实际)-H附叶轮(实际)=ζ1+ζ2++(式3)。 对(式3)的解释为:在沿A→B→C→A线时,主叶轮与附叶轮所产生的压头差,用以抵消两处局部阻力损失ζ1、ζ2和产生泥泵叶轮与前护板间狭缝流体的动能。 对泥泵叶轮的放样分析及有关泥泵流速三角形见下图: 引用离心泵压头计算理论,其理论压头为 H理论=+*ctgβ2 (式4) 式中: U2是流体流出泥泵主叶轮时的圆周速度, (U2=3.14 nD2/60=3.14*340*1.94/60=34.52m/s。) C2r 是流体流出叶轮的径向流速,可根据泥泵的理论排量算出,(C2r===1.27m/s) β2是流体流出泥泵主叶轮时C2于w2和的夹角。(通过对泥泵叶轮放样测得β2=1590)。 将U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