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VIP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保定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3分)D(原文第三段说 “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并未确定。) 2(偷梁换柱;“饮新酒”“簪菊”是京城人的风俗。) 3.(“消灾辟邪”主要是茱萸的功效。) (二)A项,“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C项,“无耻之徒”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无聊之徒”。 5.(4分) ①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进行比较研究,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②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研究,他以论带史,开创了研究范式;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具有开创意义。 ③对明清历史和文化进行探索,表现出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 (每条学术研究方向1分,意义1分;答对1条给2分,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三条给4分。意思对即可。) 6.(5分) 示例一: 我同意这个评价,陈寅恪是“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①陈寅恪达到无人企及的学术高度:他的学生成为大家,他的研究对中国学术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②陈寅恪信奉独立自由的学术追求:他拒绝出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认为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研究学术。 ③陈寅恪具有独步千秋的学术操守:他不在乎别人读错他的名字,不愿借鲁迅的名气扬自己之名,强调文责自负,表现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操守。 ④陈寅恪遭遇国难、家恨和个人坎坷:1937年以后,他先后经历父亡,藏书被毁、被盗、两眼相继失明的打击,后来又受到不正常的政治风气的压制。 示例二: 我不同意这个评价,陈寅恪不是“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①他的研究,曾获得清华校方包括他的同事梁启超、王国维的鼎力支持。 ②他的生活,曾获得邓广铭先生的关心。 ③他的成就,曾得到《剑桥中国史》的褒奖、牛津大学的认可,中科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 ④他转向对明清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与学生蒋天枢寄给他长篇弹词《再生缘》有关。 (要答出观点和理由,答对一条理由给1分,答对两条理由给3分,答出三条理由给5分;只答理由无观点扣所得分1分。意思对即可。) (三)A、B【解析】A项,王保长接到密令喝酒吃肉是故意做给外人看的,目的有三:一是借机支走老婆,为晚上他找阿毛“报信”做铺垫;二是做给乡邻们看,让他们证明自己确实饮酒;三是做给林专员看,为后文自己“醉酒”延误抓捕找到搪塞的借口。总之他不是不拿密令当回事恰恰是他“老谋深算”的表现。B项,对老婆“专横跋扈2分,共4分,其余选项不给分) 8.(5分) ①足智多谋,含而不露。王保长收到杀人密令,假借和老婆吵架忘记公事,借让阿毛帮自己认字透露消息,送出金菩萨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②随机应变,能说会道。见到来督查的林专员,先是奉承,然后巧转话题,接着诉说和老婆打架的委屈,还说不认识“隰”字以摆脱干系。 ③有情有义,不吝钱财。为救结拜兄弟的儿子,王保长送出金菩萨给林专员,终于化解了危机。 (每项概括1分,具体分析1分。言之成理即可。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 9.小说结尾安排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①从人物表现的角度看,结尾表现了王保长有情有义、足智多谋的典型形象。 ②从情节设置的角度看,结尾写阿毛的名字是王保长起的,与上文提到的不识“隰”字相呼应,交代实际情况,解开所有谜团。 ③从读者感受的角度看,最后才解开真相,可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并令读者回味悠长。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仁宗即位,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勤于农事,兴办学校,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属县巨鹿沙河有唐朝魏征、宋璟的坟墓,于是在学校为二公立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劝勉更多的士人。后来调他到扬州,又调宁国,因为他的堂弟王绅任江东廉访司佥事,(他为了避嫌)推辞不赴任。改任东昌路,境内有黄河旧道,可是会通堤阻止下流,夏季水涝,冲坏百姓的麦禾,王结疏导闸门,使水泄出,百姓获得耕种之利。 至治二年,(王结)参议中书省事。当时拜住任丞相,王结说:“做丞相的方法应该先正己才能正君,正君才能正天下;消除邪恶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现别的变故;衣食住行不能奢侈,奢侈就会危害自身。”丞相认为说得有理。不久,授吏部尚书,他举荐宋本、韩镛等十多人。 泰定元年春天,在朝堂上选拔进士,(皇帝)让王结担任做阅卷官。迁职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这年皇帝下诏让王结知经筵,随帝到上都。王结援引古训,证明时政的错误,希望帝能有所感悟。皇后听说后,也下诏让王结进经,王结借故推辞。 元统元年,皇后命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病情危急,他的家人请求释放重囚来为他消灾,王结极力说不可。从前有罪的北方人流放到广海,南方人流放到辽东,离家万里,往往死于路途。王结请求更改法令,(被流放的人)只流放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让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