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docVIP

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doc

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摘要]通过对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床5000余个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样品的6种元素分析数据,对该金矿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建立了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对成矿远景作出评价,为下一步找矿提供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   [关键词]金矿床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标志 成矿远景   [中图分类号] P612[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7-2   0引言   工作区地质勘查工作薄弱,研究资料也相对匮乏,只有一些学者对该区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在对大量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的异常成因,并根据其地质特征探讨了金矿勘查的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海南省南西部,处于中生代白沙盆地南东边缘,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北毗邻昌江-琼海构造带,东邻白沙大断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有石炭纪-青天峡组、南好组并层,二叠纪-南龙组,白垩纪-鹿母湾组,其中下石炭统青天峡组是重要的金矿含矿层[1]。   按地质力学观点,海南岛位于我国第四纬向构造带与华夏、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及北西向构造体系交汇处。岛上发育几条明显的东西 向断裂带和北东向主构造带,并与北西向构造带组成较复杂的复合 与联合关系(图1)。其中矿区北部的昌江-琼海构造带是一条规模巨大以断裂带为主的断褶构造带,横贯东方、昌江、白沙、琼中、屯昌和琼海等县市,在其延伸方向上长达200公里以上。在该构造带上还分布有珠碧江、昌江―白沙、昌江―琼海等一系列东西向断裂带,是影响矿区的主要构造带。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很广,主要出露的岩性有:印支期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从海南岛金矿成矿远景区划看,矿区位于IV远景区内,成NE-SW向展布,矿源层为下石炭统青天峡组,控矿断裂为白沙断裂。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鹿母湾组(K1)和南好组、青天峡组并层(C1)。鹿母湾组(K1l):下部以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为主,夹泥质铁质粉砂岩、泥岩。上部长石石英细―粉砂岩夹钙质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南好组:石英砂岩与板岩互层,底部砾岩、含砾不等粒石英砂岩;青天峡组并层(C1p):主要为板岩与石英砂岩互层,底部夹灰岩。其中下石炭统青天峡组为区域上重要含矿层,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显示,西区青天峡组地层金元素分析值大于东区,且圈出金元素异常晕圈多集中在西区地层内。   区内构造发育,且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特点。主要以石英脉、硅化带、基性岩脉为主,按走向可划分为北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三组,总体宽约1~10米,主要构造呈雁列式排列,构造内见有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局部见毒砂。矿区内的控矿构造主要呈北西向展布,长度100-2000m不等。   3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金元素分布   根据区内地球化学测量样品分析结果(共计5041个有效数据),将元素的地球化学图和对数直方图(元素直方图运用spss软件生成,元素含量值经对数处理)相结合来阐述各元素的分布特征。本文数据只对东西区均分析的Au、Ag、Cu、Pb、Zn、As 6种元素进行处理。   Au元素的异常区主要集中在矿区中西部,高值区分布于南好组、青天峡组并层的青灰色砂岩与印支期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接触部位附近,分布地层为南好组、青天峡组并层的青灰色砂岩。由高值异常的分布范围看,Au元素主要与深部热液有关,岩浆岩侵入体附近成矿条件较好。受范围限制,Au元素部分异常在区内未封闭。   元素分析值经对数处理后,Au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见图3)。区内正异常的频数较高,且正异常与背景值的差值较大,异常强度大,成矿潜力较好;因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加上多期次热液的叠加,引起Au元素含量出现达到几百甚至上千ppb的特高值。金的变异系数Cv=4.39,属于强分异型,含量分布极不均匀,故推测Au异常与金矿化有关。   各元素的直方图大部分有“拖尾”现象,说明工作区内各元素出现异常。As、Cu变异系数、标准偏差等指标均与Au元素类似,可作为金成矿的指示元素。   3.2 R型聚类分析   根据矿区5041件土壤测量样品分析结果, 进行R型聚类分析, 研究各元素间的组合关系。图4是矿区原生晕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可分为两类元素组合,一是 Au、Cu、As、Zn组合, 二是Pb、Ag组合。   聚类分析相关系数表明了矿区内金矿化往往伴随着铜Cu、As矿化,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富含Cu、As元素的黄铜矿和毒砂是理想的找矿标志。   R型聚类图:对原始数据取对数;对数据标准化变换;泊松相关系数法。   3.3综合异常划分   利用分析数据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