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汇.doc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汇
摘 要 自台湾问题出现以来,美国涉台思维尽管有“弃台论”、“盟友论”、“维持现状论”之别,但都没有溢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范畴。2012年奥巴马连任之后,正式提出亚太战略“再平衡”,台湾在美国亚太布局中的地位似乎再度提升,为“防范”“引导”中国,美国涉台关系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进一步交汇。按理想主义(意识形态)思维,美国需要台湾发挥所谓“民主灯塔”效应,“以小搏大”影响中国大陆。从现实主义(战略利益)逻辑出发,美国需要台湾帮助其实现与巩固其亚太及全球利益。
关键词 弃台论 意识形态 现实主义 两岸关系
1949年蒋介石政权退居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两个同属“一个中国内部的两个政权”并立成为海峡两岸政治关系的客观表述,这也是“台湾问题”出现并见诸报端的逻辑起点。2008年以来,尽管两岸关系改善使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紧迫性和危险性有所下降,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
李鹏:《海峡两岸关系析论》,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年,第132页。美国一方面声称“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克里米亚问题”、“伊朗问题、”“朝核问题”、“东海与南海问题”等地区争端中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针对中国,高调宣布“美国要积极干预亚洲事务”,
“China Calls U.S. Warning on Diaoyutais‘Betrayal’,” Taipei Times, (2013-01-20)[2015-03-12].http:///News/front/archives/2013/01/20/2003552952.尤其在中美关系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奥巴马政府致力于强化美台关系,持续对台军售,增加了台海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正如美国在台协会前任主席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所说:“美国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亚太地区,亚洲事务就是国际事务,而台湾正是可以引爆中美冲突及影响亚太局势的敏感议题,美国对台政策必须谨慎,必须符合美国利益。”
Richard C. Bush III.The Response of China’s Neighbors to the U.S. ‘Pivot’ toAsia.Brookings,(2012-01-31)[2015-03-17].http:///research/speeches/2012/01/31-us-pivot-bush.换句话说,美国涉台政策必须为“主导亚太,遏制中国,重振美国”这一目标服务。具体而言,中国崛起已经逐步打破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很难通过接触、引导成为“盟友”的前提下,防范、威慑甚至遏制中国非常必要;此外,意识形态的差异使美国从未放弃“改造中国”的幻想,“让世界看到美国巨大的影响力”
沈惠平:《试析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载《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第4期,第20页。,和平演变中国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一、 争论中的美国对台政策
如果说2011年保罗?凯恩(Paul Kane)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拯救我们的经济,放弃台湾》吹响了“弃台论”的号角,那么2014年2月25日现实主义大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网站上发表的长文《向台湾说再见》(Say Goodbye to Taiwan)则把“弃台论”推向学界的风口浪尖。米尔斯海默在文中指出:“如果中国(大陆)继续其引人注目的崛起,台湾似乎注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终究只好‘告别台湾’。”
John Mearsheimer, “Say Goodbye to Taiwan,” National Interest,(2014-02-25) [2015-04-15].
http:///article/say-goodbye-taiwan-9931.该文从古老的政治思想到国际政治现实,从美国建国历史到冷战之后国际竞争格局,从民族主义兴起到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探讨了“美国应该放弃台湾”。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唐小松、王义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44页。约瑟夫?奈(Joseph S. Nye)在《华盛顿邮报》也撰文指出:“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些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可能会引发灾难……”
Joseph Nye Jr., “A Taiwan Deal,” Washington Post,(1998-03-08)[2015-04-17]. http:///regional/.批评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大陆玩暧昧”。艾弗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