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童心理问题案例5篇.doc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心理问题案例5篇

儿童心理问题案例5篇 篇一:儿童心理问题案例 刘星是班上打游戏次数最多的孩子。他的零花钱几乎全都花在了进网吧打游戏上。好几次我从网吧里把他找出来,他脸不红,心不慌,一点也不在乎的样子。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很少做家庭作业,语文老师把他没有办法。有时没有钱上网,他看别人玩游戏,一看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我时常发现他目光发呆,性格也开朗,同学找他聊天,他也是三言两语应付。 这样的学生应该是患了“网络成瘾症”。孩子上网成瘾,就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焦虑等症状。该症是因过度上网而引发的心理疾病,得此病的孩子通常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甚至在不上网的时候脑海中还会浮现网上的内容,一旦“断网”就出现无聊、焦虑的状态。一次我把他从网吧里送回家,他家的门锁着,邻居告诉我他妈妈逛街去了。 我给他爸爸打电话,他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听说他妈妈不在家十分恼怒:“我专门让她在家里照管孩子,她怎么就跑出去玩去了?”我把电话给刘星,他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他。将近一个小时,她妈妈回来了。我走进他家,家里放着两张电动麻将桌,我了解到他妈妈还照管着两桌麻将。有时孩子回家,如果还没散场,自己也在桌上,就给孩子几块钱,让他在外面买点吃的,殊不知孩子拿着钱进了网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上网成瘾了。因为经常这样,她妈妈也就知道孩子喜欢上网玩游戏了,说了几次孩子不听,也就任他这样了。我对他妈妈说了我的想法,让她妈妈配合老师一起引导和管理他。快一学期了,我三次把他从网吧里送回家,虽然一次比一次间隔的时间长,但始终不能根治他的“网络成瘾症”。 篇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案例 小华今年读四年级,可是我发现这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捺,把答案写错。几次考试,试卷上竟会漏做几题,而小华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每次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是否会做,他大都能做出来。孩子是不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于是,我对他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经常注意他的作业,发现他有漏做的现象及时指出来,效果较好。后来的考试中他漏题的现象较少了。 篇三: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小红,8岁,来自农村。智力正常,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一天小红叔叔不见5 毛钱,怀疑是小红偷的,小红的妈妈证实真的是小红的偷的情况下,打了小红,小红还是说不是她偷的,他妈妈说不承认就把她的手砍掉之类的话。令人想不到的是,小红真的自己用小刀把自己的小手指割了下来,拿着手指去找他妈妈并恳求妈妈说,自己已经把手指割掉了,求妈妈相信钱真的不是她偷的。幸好及时送到医院才保住了那个小手指。 1、小红:上一年级,平时比较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很听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在出院后记者问她割手指的时候疼不疼的时候,她说很疼,但是为了让妈妈相信她,她必须这么做。 2、小红家庭情况:爸爸对她没有那么严格,比较放松。相反,妈妈比较严格,做错事会挨骂,挨打。记者问他妈妈,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她妈妈说,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她偷,只是吓吓她而已,给她个提醒,好让她以后注意,就只是教育。 篇四: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案例 胡某,男,14岁,郭巨中学初一班新生。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特别会与周围同学讲话,甚至与老师唱反调,并以此为荣。凡事不肯吃亏,爱出风头,虚荣心较强。一日,学校为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需要在校的“留守学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正当胡某完成调查问卷时,邻坐张某的一句话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你是留守儿童哦!”,张某这样一句话竟使得俩人在教室内动起手来,俩人的桌子椅子都翻到在地,经多名同学劝阻,两人才停下手来。事后,经同学们反映,是胡某先动的手,原因就在于胡某的那句“你是留守儿童”,一句虽是事实,略微不带善意的话竟对胡某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心理作用,冲动之下竟打起同学,这样的事情也直接地反映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确实有亚健康表现。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被迫成为“留守儿童”这一事实在他们的心里已形成了阴影。 据2006年10月湖北师范学院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孩子”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孩子;而单亲外出的留守孩子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孩子。胡某会做出那样的举动是其自卑心理或者说是其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在胡某的心里,“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是一群受同学、老师、甚至是社会鄙视的人群。在他的内心深处,“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词汇已经使自己与别人不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