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章___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改2) - 副本[优化].pptVIP

第六七章___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改2) - 副本[优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永明体: 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 宫体诗: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和对宫室、器物以及服饰等方面的描写,通过艳丽的辞藻和声色的描摹来满足一种娱乐的需求。 第一节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一、永明体的概念 随着声律理论的兴起,在南朝齐永明年间(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 ,出现了一种新诗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一种过渡,故又称新体诗。“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沈约、谢朓和王融等。 二、“永明体”的出现 1.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南齐书·陆厥传》: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2.沈约的作用 沈约著有《四声谱》,并进一步对五言诗中的四声,提出“八忌”,即后人所说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 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音字,这就是平头。 三、永明体作家 1.沈约 诗风:长于清怨(锺嵘《诗品》) (1)山水诗、如《登玄畅楼》诗: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2)离别诗,如《别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3)悼亡怀旧诗,如《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2.谢 朓 (一)谢朓的生平个性 (二)谢朓的山水诗 (三)谢朓的地位和影响 (一)谢朓的生平个性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他与同族前辈谢灵运均擅长山水诗,所以后人有“大小谢”的并称。 谢朓于永明初出仕,先在京城任职,出入竟陵王萧子良的藩邸,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在荆州任随王萧子隆幕僚。永明十一年,谢朓因遭受谗言被召回京师。其后,他的官职不断提高,从宣城太守做到尚书吏部郎,处境却逐渐困顿。 萧鸾(明帝)篡政,杀戮宗室和开国功臣,谢朓的岳父王敬则反叛,谢朓向朝廷告发。王敬则失败被杀。萧鸾死后,东昏侯宝卷即位,始安王萧遥光密谋废立,他密告东昏侯近臣左兴盛,左兴盛告诉萧遥光的党羽江祐,萧遥光即将谢朓收捕入狱,不久害死在狱中,年三十六岁。 (二)谢朓的诗 1、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诗人于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 一是巧比妙喻,二是色彩鲜艳明 丽。三是对仗工整,浑然天成,无刻意雕琢之痕。 以登山眺望为线索,写望之所见、望之所感。诗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 春日京城晚晴图,发抒了诗人由望京城而引发的思乡之深情。 (二)谢朓的诗 1、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 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眺则通过深入地体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地部分,经过精心地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 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情与景往往是割裂开来的;谢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谢朓的五言四句的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落日高城上, 余光入繐帷。 寂寂深松晚, 宁知琴瑟悲。 ——《铜雀悲》 夕殿下珠帘, 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玉阶怨》 严羽《沧浪诗话》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2、诗歌的情感。 感情大多表现为迷惘、忧伤 写景也大多是清丽悠远,极少有强烈激荡的情绪,也极少有尖锐的线条,刺目的色彩,和跃动不宁的形象。 永明十一年以后的诗,很多蕴涵着仕宦的忧虑,虽是同样以写景见长,但写景与抒情的结合更为自然紧密。 3、“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谢朓语,见《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的审美观念。要达到“圆美流转”,语言的清新流畅与声韵的铿锵婉转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4.善于熔裁警句。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清新隽永,体现了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