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通用版选修一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二历史通用版选修一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通用版选修一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Word版含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 冯太后主持 重点 建新制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迁都洛阳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 ②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③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想一想 1、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练一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2.完颜亮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孝文帝改革相媲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 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等。 迁都燕京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的改革 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相似举措。 (2)两次改革的相似措施反映了什么历史规律。 乐一乐 【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沈荩】1903年,天津《新闻西报》披露沈荩搜集到《中俄密约》内容。国人无不愤怒指斥清廷卖国。清政府恼羞成怒,慈禧下旨将沈荩杖毙。刑部用竹鞭捶击沈荩,打得沈荩血肉横飞,沈荩骂声不绝,尚未气尽,后被绳索勒死,时年31岁。这是用生命说真话的湖南汉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