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蓝田“舞火狗”之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门蓝田“舞火狗”之剖析.doc

龙门蓝田“舞火狗”之剖析   摘 要:农历八月十五的龙门蓝田“舞火狗”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民俗事项,体现了蓝田瑶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对研究蓝田瑶族的历史渊源、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从“舞火狗”的历史渊源、社会内涵和功能,认识价值三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舞火狗;成年礼;图腾崇拜;婚姻习俗;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蓝田瑶族乡,古称“上建峒”,是粤中唯一的瑶族聚居地区。《龙门县志》(清咸丰元年版)内有记载:“十八堡地较广,有唐魏(遗)风,上建,高明、铁岗多土著,俗虽朴野犹推淳。”文中所讲土著,就是指今天的瑶族。据说,蓝田瑶族自明代以前由粤北韶州的瑶山地区迁来,“舞火狗”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一、“舞火狗”的传说及活动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蓝田瑶族称为团圆节,是日要举行传统的“打歌堂”活动。“打歌堂”由祭祖、拜峒主公(本地本峒的最高神),“舞火狗”及男女对歌等部分组成,而以“舞火狗”为活动的主体。   蓝田瑶族世代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古代,峒主幼年丧母,是父亲靠挤狗奶养大(一说养大二个儿子)。为了让后人牢记,先主定下每年八月十五,村村寨寨要举办舞火狗,要峒民记住狗是“再生之母”的恩德,要象对待祖婆一样来缅怀她。瑶族祖先早年住在深山密林中,过着游猎生活,狗是狩猎的得力助手,生活中的伙伴。久之,祖先传下了养狗的习惯,不准打狗、骂狗,卖狗,不准吃狗肉。狗死之后,要埋在自家里后门的菜园里。男子在平时往来,都要肩搭狗粮袋(一种挂在肩上的花袋)以示敬狗。狩猎时,挂袋更是不可缺少的行装,作为盛放火药,干粮所用。   “舞火狗”活动的主体是未婚的少女,由她们扮演“火狗”,人数不定。姑娘们在舞火狗之夜,集中在公屋(姑娘屋),由两位年长、有“福分”的妇女负责装扮,用黄姜叶缀成裙子状,用山藤扎绑于腰部和两臂,上面插满点燃着的香火。少女头上戴一顶竹笠,竹笠四周插满香火;双手各持三支香。活动起始,少女们先拜祭祖公,再到地塘和各家各户的灶塘(蓝田瑶族凡建新屋,厨房里都要保留着由三块石头砌成的灶塘,表示火种长存),然后到菜园舞拜。最后,临近各村的火狗连成一体,似一条长龙,蜿蜒游舞到村外的河边。姑娘们将身上捆扎的黄姜叶、竹笠和香火统统扔到水里,在用河水洗濯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邪气,并互相泼水嬉戏。   在舞火狗的整个过程中,男青年一直在旁燃烧鞭炮助威。行至河边后,守候在两岸,等待舞火狗的姑娘洗罢手脚上岸后,选择意中人与之对歌,直至天亮。   “舞火狗”活动时,姑娘们边舞边唱,唱着古老的民歌。唱词简单而重复(龙门话演唱):   舞曲一   火狗仔,仲唔来。火狗公,仲唔来,来(??)来(??)?邮嵬罚?哩)?酉疵妫?哩)。   舞曲二   火狗仔舂到乜野糍?舂到黄姜芋头糍,俾只食下(啦)屋企阿婆数过??。   舞曲三   火狗仔,火狗公,来做咩?来捉虫,捉红虫,捉白虫,我园种菜满冬冬。   火狗队除拜祭本姓氏的族祖外,以前还要到上建峒内最大的峒主公庙去请最古老的族长,俗称“接亚公”。谁去得最早就抬回峒主爷,算最有福,去得晚的就抬回威望较低一些的。   二、“舞火狗”的社会内涵及其功能   “舞火狗”从表面上来看,是青年男女们的社交载体,既歌且舞,对歌谈情,但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后发现,其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着特定的社会功能;   (一)瑶族少女的成年礼   各民族对自己族群的少年进入成年期有各式各样仪式,既表示祝贺族群的壮大,又标志着仪式参与者开始享有成人的权利。蓝田瑶族的男性成年礼不明显,对女性却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少女至少要参加三次“舞火狗”才算进入成年的行列,能取得结婚的资格。对每个蓝田瑶族少女来说,舞火狗是其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瑶族狗图腾崇拜的演变   我国的瑶族虽分散各地,但对神话中的“盘古”“盘瓠”、“狗头王”等崇拜却历久不衰.可见图腾崇拜对其影响的深远。蓝田瑶族对狗的崇奉传说与纪念祖婆有关,同源异流,也可以说是狗图腾崇拜的一种演变,已经发展到和祖先崇拜结合起来。由于祖先崇拜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所以“舞火狗”一开始便要祭祖,祭祖对象是本峒的最高神峒主公和本姓氏的族祖,均为男性。但是装扮“火狗”的一律要由未婚姑娘来担当,她们是“舞火狗”的主体,也是繁衍后代的主体,而且“火狗”要穿缀树叶衣裙,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保留这种原始服饰也是绝无仅有。由此可见,“舞火狗”是渊源甚古的祭祖舞蹈,并有图腾崇拜的历史缩影,其社会内涵与祈求本氏族的子孙昌盛有密切关联。   (三)民族内婚制的社会适应   蓝田瑶族现在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仍残存着“不落夫家”和“招赘”改从女方姓氏而不受社会歧视等习尚。直到今天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