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①商品经济始终伴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②商品经济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③商品经济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 ④商品经济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征。 4.3.2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特点 盛世、治世是几个高峰,当农耕经济较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反之,当农耕经济走入低谷,政治腐败,发生战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破坏。 重 农 仰 商 第一,西汉文景之治:《史记·平准书》“都鄙廪瘐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第二,唐贞观之治:《资治通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 第三,唐开元之治。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独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第四,清康乾盛世。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已达到九亿多亩,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农业空前发达。同时,商品经济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国兴起了许多新的城镇。 几次高峰: 中国在明清时期却仍满足于农耕经济,建立在农耕经济之上的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倍受挫折,步履蹒跚,出现了迟滞状态。 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特征: (一)江南商品经济在数量上的繁荣。如“松江的纺织品衣被天下”;粮食“苏湖熟、天下足”。 (二)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人集团,如徽商、晋商、陕商、江右商,相应的钱庄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三)东南的丝织业、西南的矿业都达到相当规模,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 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了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够成熟的特征。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顺利发展。 首先,社会经济过早成熟,即与西欧社会相比,许多到西欧中世纪末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中国却早已出现,古已有之; 其次,社会经济又不成熟,传统农耕经济的保守性与坚固性,加重加大(互为因果)。依附性。未能充分成熟。 4.3.3 资本主义难以成形的原因:经济体制 早熟而不成熟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缺乏民主及更新能力。呈现出盛衰交替、稳定与战乱周而复始的规律。 王朝更替的变化周期与同时期的经济兴衰周期大体同步,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破坏、停滞周而复始。 农耕经济生产总量的增长以扩大劳动量投入来实现,而人口增长率会高于物质资料的增长率,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比例会失调,战乱、灾荒等自然社会因素会自发调节其矛盾,使社会经济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中而遭受周期性的破坏。 4.3.4 原因之二:社会矛盾 上层建筑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又严重地阻碍之。 ①传统政治权力的阻碍:官僚体系 ②经济剥削:赋税、徭役、兵役、重农抑商 ③意识形态:保守、怀古。 ④社会布局:商业对政治的依附性 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国家政策上的平均主义又使先进地区商品经济及新因素发展不起来 4.3.5 原因之三:上层建筑的箝制与束缚  4.4.1 基本特点: (一)持续性 (二)多元化结构 (三)早熟又不成熟 4.4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 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的延续力 ①中国文化的坚韧性与向心力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 鲜卑族北魏王朝推行汉化政策“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各得其宜”,文化的化合力与认同感 辽夏金元忽必烈“国家当行汉法无疑” 清朝“习汉书入汉俗” ②文化定型 “后瞻”式思维方式,造成保守性格 4.4.2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春秋战国:诸子竞秀、百家争鸣 区域文化相辅相成 华夷融合:“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 盛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胡化盛极一时” 引入外域文化:佛教传入 耶稣会士带来的西方文明“遐方文献,何方并蓄兼收” (二)文化的包容性格 民主思想:敬德保民,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科学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 日益保守:明清时期的拒斥态度“惟开天辟地以来,而中国之教,自伏羲以迄周孔,传心有要,阐道有宗,天人之理,发泄尽矣,无容以异说参之” 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三)文化的凝重性 * * * * * 人文科学概论 4. 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 农耕自然经济 4. 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 4.1 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 4.1.1 农耕自然经济 4.1.2 农耕与游牧 4.1.3 多元化 4.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