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計算机网络设计论文
序 言
随着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办公中的不断应用、办公及商务自动化的需要,计算机的网络化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因而以快速以太网为支撑的各种办公商务应用平台,在企业的日常事务处理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场合,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网络化使得各个不同处所的信息及时、快速、准确的交换,把计算机应用大大的向前推进,已成为办公自动化、金融电子化、商业自动化的重要支撑环境。
一 . 计算机网络发展概况
七十年代末,局域网技术多达数十种,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网络技术互不兼容,而且使用复杂,价格昂贵,极大地限制了局域网的推广应用。1979年,以太网的发明人Metcalfe在他的朋友、律师HowardCharney的建议下,开始了对以太网的标准化工作。由于当时以太网技术的拥有者为美国施乐(Xerox)公司,局域网的积极倡导者DEC公司和拥有以太网硅片技术的Intel公司的积极响应,以太网1.0版规范在1980年正式颁布。同时,一个世界性的标准化组织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也成立了一个工作委员会,致力于办公室环境的局域网标准工作,代号为802工程。由于Xerox、DEC和Intel制订的以太网1.0版规范还不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在1981年,IEEE802工程决定成立一个IEEE802.3分委员会,负责以太网的标准制订工作,并于1983年正式颁布了我们经常听到见到的代号为IEEE802.3的以太网标准。这一标准也称为10BASE5,它表示以太网以10Mbps的速率传输,两个节点(或两台PC)之间的最大距离为500米。在今天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商业利益是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为了谋求商业利益,以太网的发明人Metcalfe谢绝了许多大公司的邀请和HowardCharney律师一起创立了著名的3Com公司,生产以太网网卡、网络收发器等网络设备,并和IBM合作开发IBMPC机上的以太网网络接口卡。由于IBM已着手开发自己的令牌环网(TokenRing)技术,3Com只好自己独立开发出了IBMPC网卡。借IBMPC的东风,3Com的网卡大受其益。IBM没想到自己的PC会供不应求,更想不到PC连网生意也会如此火爆。当巨人醒来匆匆推出自己的令牌环网(TokenRing)时,时光的脚步迈向1985年。但IBM就是IBM,出自名门的令牌环网迅速在大公司大企业中站稳了脚跟,IEEE802工程委员会根据IBM的令牌环网规范制订了相应的令牌环网国际标准IEEE802.5。令牌环网的传输速率为4Mbps。比以太网慢,但它有自己的优势:可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后来,Novell公司的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的流行和利用无屏蔽双绞线(UTP)传输以太网的标准IEEE802.3i(10BaseT)的颁布,使以太网更加便宜和简单易用,也可实现结构化布线,并成为主流局域网技术。现在全球大约90%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一封报告从发出到接收,最短需要3天,长则需要一周甚至更长;一次线路故障从开始申告、逐级上报到排除,中间至少有一半多的时间时是花在信息传输的路上;一个工程计划从拟定、下达到执行,至少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如今,一切都有了质的改变:文件传输“点”到即“至”,报障处理闻讯即动,电话、电脑、电子数据库、电子工单、网上营业厅、…… “电”和“网”的结合使得质量、速度和效率实现了很好的协调和统一。已完成了智能化办公集成系统(OA)的建设,在企业系统率先实现日常工作和业务处理的网络化、无纸化,以及数据查询电子化和流程标准化,使企业各种资源配置和信息流通有了一个基础的信息化平台。第一章 计算机局域网基础简介 4
一、 局域网概述 4
二、网络拓扑结构 5
(一)总线型拓扑结构 5
(二)星型拓扑结构 5
(三)环状拓扑结构 6
(四)其他类型 6
三、 网络协议 6
(一)TCP/IP协议 7
(二)DHCP协议 8
(三)NetBEUI协议 8
(四)VLAN简介 8
(五)网络通信的相关硬件设备 10
第二章 网络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原则 13
一、现状及需求分析 13
二、网络系统的设计原则 14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5
一、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二、网络系统接入设计 15
三、Internet接入 16
(一)直接通过路由器访问INTERNET资源的配置 16
(二)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资源的配置 19
(三)直接访问与代理访问并存的配置 20
四、网络设备选型 23
五、 IP地址分配 23
(一)IP地址概念 23
(二)IP地址分配情况 24
六、 VLAN划分 25
七、 传输及布线规划设计 28
八、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设计 29
(一)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29
(二)计算机网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