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娄思权   颈部病变时,颈部本体感觉传入紊乱,伤害感受器传入异常信息,中枢神经对前庭和视觉信号的分析产生错误,空间定位受影响,从而产生头晕或失稳的感觉-椎动脉压迫学说。       眩晕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前庭神经的中枢通路(图) 眩晕问诊      1.头部运动是否可加重头晕(眩晕),良性位置性眩晕特征性表现为头部活动时加重; 直立性低血压在从坐位或卧位站起时出现头晕;颈椎病或肌肉痉挛的病人活动颈部时可加重头晕;颈A窦性晕厥的病人穿硬领衣物,活动颈部可加重头晕,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2.如有眩晕,是否为旋转性的?病人是否有转向性的步态和姿态不稳,并有恶心呕 吐、多汗、心动过速?眩晕的方向?   3.耳蜗和前庭症状是否同时出现?(提示周围性病变同时侵犯内耳和听神经)   4.近期是否有颅脑外伤?   5.是否有其他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视觉改变,麻痹、感觉改变、意识改变和头痛?(这些症状提示更加广泛的神经功能异常,头昏、眩晕、听力改变只是部份的症状)   6.是否有手脚麻木,视觉损害,DM或贫血病史?(感觉缺失在老年和慢性衰弱病人可导致环境定向障碍,可被描述成头晕)   7.是否有心脏症状?(如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提示心脏疾患)   8.是否有精神症状?(如思维障碍、妄想、幻觉、奇异行为、抑郁,提示有精神性 头晕)是否有焦虑症状,过度换气是可能的病因;   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致头晕。询问应包括其他VBI的伴发症状及危险因素;   10.是否有家族性的头晕和听觉丧失病史?   眩晕的诊断流程表 眩晕的病因   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病变引起,包括内耳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及核、内侧 纵束、小脑、大脑的前庭中枢。表现为旋转性眩晕,耳鸣及听力障碍,眼球震颤,并 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分为三种 :①中枢性眩晕;②周围性眩晕;③位置性眩晕。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是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各系统疾病引起的症状,一般无旋转感 ,只是头昏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很少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症状,也无典型的眼震。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 前庭系统性眩晕与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比较表 ?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 眩晕的性质 旋转、上下、左右摇晃 旋转或固定物体向一侧运动感 持续时间 发作性、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 持续性,时间久,可数月以上 程度 较重 较轻 自发性眼震 振幅小、方向固定 振幅大,方向多变 眼震与眩晕程度 一致 可不一致 闭目难立征 向眼震慢相侧可与头位相关 方向不定,与头位无一定关系 听觉障碍 常有耳鸣或耳聋 不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无 常有脑干损害症状,也可有晕厥 前庭功能试验 无反应或反应减弱 不一定,正常或异常反应 植物神经症状 常有,明显 较少,不明显 视动性眼震检查 正常 异常 眼跟踪试验 正常 异常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①眼性眩晕 ②心、脑血管性 ③全身中毒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⑤头部外伤后眩晕 ⑥颈椎病及颈肌病 ⑦神经官能症   颈性眩晕命名繁多:颈后交感神经丛综合征;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供血不足;颈前庭综合征;颈性痛。1926年Barre首先报道颈椎关节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可诱发眩晕、头痛、颈痛等症状。(Barre-Lieou syndrome)   1949年Bartschi Rocharx根据眩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   1957年Denny Brown首先提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 。   1984年5月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都可出现颈源性眩晕。 发病机制   交感神经刺激学说(Barre,1926);椎动脉压迫学说(Sheehan,Bauer,1960);颈部运动感受器的本体感觉传入错乱(Wyke,1979)   交感神经:中枢部:T1~T5脊髓灰质侧角内和丘脑下部后部皮层下中枢。周围部:交感干、椎旁神经节、交感神经及神经丛、节后纤维(灰交通支)、节前纤维(白交通支)灰交通支与颈脊神经相连,白交通支经脊神经前支至神经节换元后至交感神经分支。   颈交感神经节   1.颈上节:在C3~4椎体两旁节前纤维来源,T1~5上行,交通支,交感干,发出节后纤维,血管支重点到颈A系统 。颈外A支:同时支配面部血管扩张,面部汗腺分泌颈内A支。   (1)与三叉N眶上支并行,支配额部汗腺   (2)去眼睑:支配眼睑平滑肌   (3)瞳孔支:支配瞳孔扩大   (4)

文档评论(0)

haha858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