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演讲稿.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演讲稿

整理时间:2009年3月 小组讨论结果:对于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分成三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马斯洛的个人简介,包括他的童年和家庭,爱情,学业,事业及思想贡献。 第二部分——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的五个需要,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理解需求层次论,做出的三点说明,被误读的两点,应该注意的三点。 第三部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的案例,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案例应用。 马斯洛的个人简介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童年——家庭气氛紧张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欧洲东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迁移浪潮正在兴起。无数穷苦的犹太人为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自由,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移居到美国。塞缪尔?马斯洛就是这些移民中的一位。他的老家在俄国的基辅城,那里有大量的犹太人聚居。 1908年4月1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曼哈顿降生了。依照犹太人的习惯,在一位去世的亲属之后,给他取名为“亚伯拉罕”。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残酷暴躁, 亚伯拉罕?马斯洛最早的儿时记忆是关于他母亲的。他们之间相处得很不愉快。虽然家里没有什么要遵守的犹太人的宗教礼节,经常为一些小小的过失就冲着孩子们说:“上帝将严厉惩罚你!”正是这种从幼年的心灵折磨到科学探索的发展中,年轻的马斯洛逐渐对宗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怀疑和对无神论的尊重。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他童年时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 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后来当他回忆同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桑代克告诉马斯洛,CAVD心理测试表明,马斯洛的智商高达195,其他测试也取得了有史以来第二个高分。),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区图书馆浏览书籍,那时,他经常比家里其他人起得更早,一出门就到图书馆去,站在门口等待开门。 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了他心中的英雄。几十年以后,当他开始发展自我实现理论时,这些人则成了他所研究的自我实现者的基本范例。像许多出身于经历过大屠杀和遭受过迫害的移民家庭的孩子一样,马斯洛对美国革命的奠基人,以及他们的梦想怀有深深的敬意。 他曾因体弱貌丑(鼻子太大)而极度自卑,藉锻炼身体冀求得到补偿。进人大学后读到 A.阿德勒著作中自卑与超越的概念,得到启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马斯洛的早年经历不仅影响了儿时的马斯洛,而且使成年甚至成名后的马斯洛仍然害怕当众发言。以至于每一次演说之前他都会经历极为强烈的焦虑。 说到这里可以稍微停顿一下,有趣的是,许多人们所熟悉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童年都是灰暗而压抑的。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患有软骨病,四岁才会走,又矮又丑,童年生活笼罩在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软弱的愤怒中;荣格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他常常是一个人玩,自己设计出各种模仿宗教仪式的游戏,整天沉湎在梦、幻觉和离奇的想象中;弗洛依德虽然终身保持了对母亲的热爱,却对父亲充满了仇视;罗杰斯生活在一个宗教管制严厉的家庭,导致他羞怯自闭的性格,直到晚年也不能摆脱与人交往的不自然感。 一个不幸的童年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对于心理学家来说又似乎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与贝莎一见钟情 马斯洛在读高中期间,遇到了他的表妹贝莎·古德曼。她于1922年3月从俄国来到纽约,那时她13岁,比马斯洛小一岁。她的父母早在1912年就移居到了美国,打算在她来之前先有一个安顿之处。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间的旅行变得很危险和极度困难,因此,贝莎只能在俄国同亲戚一起生活,在童年的后期一直远离父母。现在,她同父母舒适地住在布朗尼克斯优越的中产阶级居住区内,离弗莱特布什大约有一小时的地铁路程。 通过书信和谈话,马斯洛早已听说了很多关于表妹的事。他十分尊敬贝莎的母亲,认为她是一个温和、富于幽默感的人,善于安排好家里的生活。她还有一种天生的艺术鉴赏力,这是马斯洛非常欣赏的一点。她的丈夫在一家室内装修公司工作。

文档评论(0)

84537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