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军:软岩速度技术--精.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软岩隧道围岩承载机理 1、软岩时段弹塑性状态模型。 泥岩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2、坑道围岩承载结构 1)对地层压力有支承作用的: (1)塑性硬化圈—处于峰前变形阶段,岩体出现一些小规模、未贯通的裂隙,具有大的承载能力。称为峰前承载拱。 (2)塑性软化圈—处于峰后变形阶段,岩体出现许多、贯通的裂隙,岩体强度已经损失一部分,但还有一定的承载作用,如不及时支护岩体损伤继续发展。称为峰后承载拱。 这两部分统称原生承载拱。 2)实施支护的对象: (1)塑性软化圈—通过对其施加径向支护力,增加围压,促使形成稳定的原生承载拱。 (2)塑性流动区—通过对其施加径向支护力,增加围压,促使形成稳定的原生承载拱和松动岩体不垮塌。 3、软岩隧道支护力求有控制地产生一个合理厚度的塑性圈。 塑性圈出现具有3个力学效应: 1)大幅度降低变形能; 2)减少切向应力集中程度; 3)改善围压的承载状态。 塑性圈从2方面加以控制: 1)控制变形速率。变形速率越慢,围压在保持原有强度的前提下,允许变形量越大,释放的变形能越大。 2)控制差异性变形。控制局部出现的异常变形,才能出现均匀的塑性圈,使支护承受均匀荷载。 第六节软岩隧道耦合支护 1、软岩—支护相互作用不耦合,而导致坑道局部失稳: 1)围岩非均匀的荷载作用在等强的支护体上,形成局部过载破坏,导致支护体失稳。 2)支护体刚度小于围岩刚度,围岩产生的过量变形得不到限制,将其承担的荷载传递到支护体,形成过载破坏。 3)支护体刚度大于围压刚度,围岩膨胀性能量不能转化为变形能释放,施加在支护体,形成过载破坏。 2、局部损坏部位耦合支护的时间 局部损坏初期,支护体多产生鳞状剥落;再后伴随片状剥落;出现块状崩落和结构失稳。最佳支护时段为鳞、片状剥落的高应力腐蚀现象出现的时间。 3、钢架混凝土设计不耦合: 1)钢架强度高,混凝土强度低,强度不匹配,导致混凝土破坏。 2)钢架刚度低,混凝土结构刚度高,刚度不匹配,钢架变形失稳。 * * 软岩黄土隧道技术 李宁军 第一节软岩的概念 1、软岩的定义: 1)地质软岩定义:具有软弱(强度低)、松散(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破碎(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膨胀性(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岩体的总称。 2)工程软岩定义:在工程力(重力、构造应力、膨胀应力、工程扰动力、水作用力,支护力)作用下,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和流变的工程岩体(围岩)。 2、软岩分类 根据岩体自然特征、物理化学特性、在工程力作用下产生显著变形的机理分类的主要依据。 1)低强度软岩:结构松散、胶结程度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低于25MPa,在低应力状态下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 2)膨胀性软岩:含有较多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质矿物成分,亲水后产生显著膨胀变形的工程体。 3)高应力软岩:在高应力作用下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 4)节理化软岩:因节理、层理、裂隙发育,在工程力作用下产生显著滑移、扩容的塑性变形的岩体。 5)复合型软岩:具有以上情况2种以上组合的岩体。 3、软岩的综合分级 >2.0 <0.15 >50 <5 极软岩 1.3∽2.0 0.35∽0.15 20∽50 5∽15 软岩 1.0∽1.3 0.55∽0.35 <20 15∽25 较软岩 软化深度系数 完整系数 kv 干燥饱和吸水率% 饱和抗压强度MPa 级别 4、软岩的工程特性 软岩有别于硬岩而独具的特性: 1)可塑性—结构疏松、粘土矿物亲水性强,在工程力和水的作用下矿物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岩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强度急剧降低。 2)膨胀性—有分子膨胀、胶体膨胀和应力扩容等三种形式,多为复合型膨胀。 3)流变性—受力变形过程与时间密切相关。 4)易扰动性—对施工震动、暴露风化、吸水膨胀、软化泥化、卸荷松动等影响极为敏感。 5、软岩坑道变形的主要特点: 1)呈现蠕变变形三阶段的规律。初期来压快,变形量大,不加控制会发生坍塌;刚性支护不能适应大变形,将很快被压坏,要在控制下允许变形;变形后期仍以一定速度流变,需有足够的支承能力。 2)多表现为环向受压,且为非对称。如对底板不加控制,强烈底鼓引发两帮破坏、顶板坍落。 3)变形随埋深增加而增大。超过临界深度支护难度明显增大。 4)软岩失水和吸水均造成坑道强烈变形破坏。失水软岩发生纵横裂隙,剥落破坏;再吸水迅速膨胀变形或泥化破坏。 第二节软岩的基本力学属性 1、软化临界荷载 软岩蠕变试验表明:当荷载小于某一水平时,岩石处于稳定变形状态,蠕变曲线趋某一变形值,不再随时间变化。当荷载大于某一荷载水平时,岩石呈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加速现象,即不稳定变形。称为软岩的软化临界荷载。 2、软化临界荷载的确定 1)通过岩石蠕变力学试验,测定出岩石

文档评论(0)

tianj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