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4.16《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分解.ppt

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4.16《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东汉末年, 通过 之战统一北方。 2、 之战后,曹丕建立 国; 建立蜀国;孙权建立 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操 官渡 赤壁 魏 刘备 吴、。、。、. 第16课 提问:东汉末年出现了一种怎 样的政治格局? 军阀混战和三国鼎立,中国进入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 魏 宋 齐 梁 陈 东 魏 西 魏 北 齐 北 周 隋 北朝 南朝 魏 蜀 吴 280年 266年 东汉 隋朝 西晋 魏 蜀 吴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1、全国政局特点: (1)六朝: 都城都在今南京 (2)特点: 相对安定、 地区经济发展 2、南方: 政权分立、 南北对峙、 宋、齐、梁、陈 三百七十多年 (一)、政权分立 东汉 魏 汉 吴 东汉至隋朝政权分立示意图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隋 (建业) (建邺) (建康) 宋、齐、梁、陈 北方的战乱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向中原推进 北方人民南迁 北方人口南迁从什么时候开始?其范围是什么? 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高峰 人口南迁的线路。 西 东 中 (二)、人口大量南迁 人口南迁 1、南迁前南方地区的情况 2、南迁的原因 3、南迁的范围及方向 农业落后于北方、劳动力短缺、生产力水平较低 躲避战乱 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 西线进巴蜀地区、东线进江浙地区、 中线进两湖和江西地区 充足的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使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 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 (重点)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假如你是从北方迁入南方的建康城, 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你的生活中会看见什么样的景象 或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 三个先进农业经济区: 农业技术的进步: 农产品商品化倾向 2、手工业: 1、农业 丝织业重心南移 3、商业: 商业城市: 海外贸易港口: 4、海外贸易: (三)、南方经济发展概况 巴蜀、江浙、江汉地区 亮点: 岭南农业初步开发 水利、犁耕、粪肥精耕、北方小麦引入、稻麦两熟等 造船、冶铸、造纸、制漆、制瓷、丝织业 建康、京口(镇江)、吴郡(苏州)、余杭(杭州) 广州、鄮县(宁波) 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南洋诸国 印度、波斯、大秦 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向西: 向东: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主要原因) ②战乱少提供了和平环境; ③南方统治者的有利政策; ④江南的自然条件; ⑤南方北方人的共同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重点) 北方牛耕 牛 耕 南方经济的开发 农业 表现: 南方牛耕 洞庭湖 太湖 鄱阳湖 弓箭 牧 马 麦 太湖今貌 荆江大堤 兴修水利 锦质护膊 红地云珠日天锦 丝织业 手工业 南朝时发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 冶铸业 纸 造纸业 南朝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瓷双柄鸡首壶 制瓷业 东晋青瓷六足砚 东吴青瓷羊尊 西晋青瓷堆塑谷仓罐 西晋青瓷薰炉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