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杂原子Fe―Co―β沸石的合成、表征及催化苯乙烯氧化反应.doc
双杂原子Fe―Co―β沸石的合成、表征及催化苯乙烯氧化反应
摘 要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SiO2-Fe2O3-CoO-(TEA)2O-H2O-NH4F体系中合成了Fe-Co-β沸石,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差重-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所合成的沸石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影响Fe-Co-β沸石合成的因素,考察了Fe-Co-β沸石对H2O2氧化苯乙烯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按化学组成(物质的量比) n (SiO2)∶n(Fe2O3)∶n(CoO)∶n[(TEA)2O]∶n(H2O)∶n(NH4F)=60∶(0.25~0.5)∶(1.0~3.0)∶(15~18)∶(650~750)∶(30~45) 配制初始反应混合物,晶化温度140 ℃,晶化时间11 d,可以制备出结晶良好的Fe-Co-β沸石.所得Fe-Co-β[Si/(Fe+Co)=24]沸石在H2O2氧化苯乙烯的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约为92.6%,苯甲醛和苯乙醛的选择性分别约为71.4%和28.6%.
关键词 Fe-Co-β沸石;水热合成;苯乙烯;氧化反应
中图分类号 O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37(2015)03-0040-07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随着人们对β沸石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涉及β沸石骨架中硅和铝元素被其他元素原子(简称杂原子)同晶取代的研究逐渐成为β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相继合成了系列骨架含杂原子的β沸石[1-8].特别是近年来,为增加β沸石中杂原子的引入量,相继合成了双杂原子Ti-Mn-β[9], Fe-V-β[10]和Ni-V-β[2]等沸石.由于杂原子的电荷、半径与Si、Al元素不同,并具有变价特征,所合成的杂原子β沸石均展示出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为进一步拓展杂原子β沸石的研究领域,寻找新型适用的工业催化剂,并考虑到Fe、Co元素有着多种氧化还原价态,其化合物是石油化工长期广泛应用的有效催化剂[11-12],如能把Fe和Co两种金属杂原子同时引入到β沸石中,将Fe和Co的良好催化性能和β沸石的三维大孔结构与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融入一体,必可得到一种优良的新型工业催化剂.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Fe-Co-β沸石,并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差重-热重、扫描电镜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探讨了影响Fe-Co-β沸石合成的因素,以H2O2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的典型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Fe-Co-β沸石的催化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白炭黑(二氧化硅,工业级,含量99.9%,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乙基氢氧化铵(工业级,含TEAOH质量分数35%,湖南建长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硫酸铁( Fe2(SO4)3,分析纯,广东台山化工厂);氯化钴(CoCl2?6H2O,分析纯,北京红星化工厂);苯乙烯(分析纯,含量99.9%,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去离子水(湖南师范大学高纯水制备室);氟化铵(C.P.级,上海中西化工厂);过氧化氢(A.R.级,30%,湖南师大化学实业发展公司);丙酮(A.R.级,湖南师大化学实业发展公司).
Y-2000型X射线衍射仪(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公司),衍射仪工作条件:管电压30 kV,管电流20 mA,采用Cu Kα辐射,λ=0.154 18 nm, 镍滤波,正比计数管探测器,双轴联动,连续扫描,扫描范围2θ: 4°~40°,扫描速度0.25°/min;NICOLET-Avatar 370型红外光谱仪(美国),KBr压片;NETZSCH-STA409PC型热分析仪(德国),O2气氛;Hitachi U-3310型紫外可见光谱仪(日本,带Φ150 nm积分球)测定样品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BaSO4做背景; JEOL-JSM-6700F型场发射扫描电镜(日本),工作电压5 kV;GC-920型气相色谱仪(上海海欣色谱仪器有限公司).
1.2 Fe-Co-β沸石的合成
按下列物质的量比配制反应混合物:n(SiO2)∶n(Fe2O3)∶n(CoO)∶n[(TEA)2O]∶n(H2O)∶n(NH4F)=60∶(0.25~0.50)∶(1.0~3.0)∶(15~18)∶(650~750)∶(30~45),将Fe2(SO4)3 和CoCl2?6H2O加入计量的去离子水中溶解,再加入TEAOH,搅拌2 h后,在强力搅拌下缓慢加入白炭黑,继续搅拌2 h,加入氟化铵,再强力搅拌2~3 h,把得到的均匀溶胶转入聚四氟乙烯衬里的不锈钢高压釜中,在140 ℃下晶化11 d,取出产物,冷却至室温,用高速离心机分离结晶产物,充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