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現代中国公路结构与管理
近现代中国公路结构与管理——以1919-1945陕西公路为例中国历代王朝都修筑有贯通各省区的官道,并已向网状化发展,但长期处于畜力车、人力车运输和驮运阶段。1901年从外国进口第一辆汽车,1906年在广西修建了从龙州至镇南关(今友谊关)长约50公里的第一条公路,中国才开始有了近代公路运输。这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的公路运输始终处于落后状态,并具有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到1922年,全国仅有公路1185公里,1928年为29127公里,公路建设十分缓慢。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为了军事等需要,扩大公路修建,到1936年,全国公路增至10.8万公里,但大都因陋就简,有路面者不过占35%。抗日战争时期,添建西南、西北公路,到1949年,全国约有公路13万公里。计自1906年首建公路以来,44年间平均每年修建不过3000公里。据1940年统计,中国平均每74平方公里才有1公里公路;同是国土辽阔的苏联,同年每7.8平方公里即有1公里公路。由于筑路无统一标准,公路的技术等级偏低,质量很差。平原地区,路基多半低下狭窄;山区公路,大多迂回曲折。急弯、陡坡、缺桥梁、少涵洞之处常见,渡口设备简陋,有路面者不多,绝大部分是土路,加以管理混乱,缺乏护路、养路制度,又经常受到破坏,行车状况很差。1949年时,通车里程不过7.5万公里,仅占路长58%。我在网上搜索时找到了多个省份道路的路面结构情况与维护管理,包括《1919-1945陕西公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研究》,《山西公路发展史研究》,《民国时期安徽公路建设研究(1920-1949)》,《甘肃省公路网发展规模及结构研究》,《民国时期沪杭公路研究(1925-1937)》,《江西近代的公路与公路运输》等,由于资料量过于庞大,又因为清末至民国期间,虽然各省道路建设各有不同,但是总的趋势都相似,于是,我选取了陕西省的道路建设作为例子,搜集到了近现代陕西省各公路的路面结构,标准参数,以及之后的维护管理,通过对陕西省近现代道路发展的了解,以小见大,反映出中国公路建设发展的趋势、特征。以下是我搜集来的关于陕西省1919-1945年近现代道路结构、建设发展与管理。民国初年,陕西的交通主要仍是沿用古代驿道,以西安为中心,向四周福射。主要线路有:“京西官马路一段的西安府东路——西安至潼关官路;阜兰官路一段的西安至长武官路;四川官路一段的西安至凤翔官路”,这几条主要轴线把陕西与京都和西北、西南连成一体。清末民初,随着国外汽车和筑路技术开始输入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优越性曰益明显,其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当时任陕西省省道局局长的路孝瑜也看到了这一点。1923年,在狭西省道局颁布的《修治省道计划大纲》中他说:“窃以道路之于地方,犹人身之血脉,血脉不流通,人身未有能强健者,此定理也。欲求地方发达,当以修治道路为首务之急。方今世界交通,日新月异,经之营之,瞬息千里,举凡文化实业、庶政军事,均视道路为转移,已成公例”。在此种认识下陕西地区从20年代开始,在公路建设方面开始向近代化迈进。一 公路建设的兴起(1919——1931)民国初年公路建设初兴,国家尚无统一的机构对进行管理、规划。这一时期,国内公路事业的发展处于摸索阶段,各个省份也是根据其省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探索。“民国3年(1914),陕西废除驿制、撤释站,标志着骚道衰落的开始”在此基础上,陕西公路建设事业兴起。从1919年到1931年,陕西根据省内实际交通需求,主要修建了西撞公路、长武公路、西风公路。(一)西潼公路1公路的修建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由于军事斗争的需要,陕西地方军阀在与外省,尤其是河南的联系深感“商旅往来固属困顿,而军运输送愈行艰难”气因此,对发展陕西东部的交通十分重视,同时“陇海铁路通到河南观音堂以后,逐步向陕境延伸,无论是西运陕西物资的疏运,陕西东运物资向铁路集中,或是为铁路的修筑准备必要的交通条件,都对陕西的陆路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此,在狭西统治当局和地方幵明士绅的关注与支持下,修建了陕西第一条公路——西潼公路。西撞公路,西起西安,中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而东止撞关,全长170公里。公路修建,开始由督省公署委任1919年10月在西安成立的“西潼汽车公司筹备处”具体负责。但因之后发生了直院战争且院系取得胜利,陕西当政直系军阀下台,政局不安,修路事宜暂且被搁置。1921年,北洋政府内务部下达大总统的命令说:“道路为国家之脉络,在内务行政上最关重要,尤为发展人民富业根本上之要图,前经颁布修治道路条例,着各省民政长官,将此项办法作为国民共谋福利之意,切实劝导其各地官民或公私团体,纠资集众,创始经营。兹奉明令,注重路政,锐意提倡。关于路线之测堪,经费之筹措,经讳万端,自须察度情形,量为规划,实不足以策进行”。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