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2.3等比数列3教案苏教版必修5.docVIP

《高中数学2.3等比数列3教案苏教版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2.3等比数列3教案苏教版必修5

第 9 课时:§2.3 等比数列(3)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错位相减”的方法推导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2.掌握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2.从“错位相减法”这种算法中,体会“消除差别”,培养化简的能力 3.经历等比数列前项和的推导与灵活应用,总结数列的求和方法,并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等比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求和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 突破难点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及时地给以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二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由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前项和公式,从而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和探究-建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首先回忆一下前两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即:()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3.成等比数列=q(,q≠0)“≠0”是数列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5.等比中项:若成等比数列,则叫做与的等差中项. 6.性质:若,则 7.判断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中项法,通项公式法 8.等比数列的增减性 二、研探新知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方法一:错位相减法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 由 得∴, 当时, 或 当时, 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 注意:(1)和各已知三个可求第四个; (2)注意求和公式中是,通项公式中是不要混淆; (3)应用求和公式时,必要时应讨论的情况. 方法二:运用等比定理 有等比数列的定义, 根据等比的性质,有 即 (结论同上) 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 方法三:运用方程思想(提取公比) = == (结论同上) “方程”在代数课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搭起桥梁,使问题得到解决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是 方法四:由等次幂差公式直接推得(详略)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 求等比数列1,2,4,…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解:由,, ,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为-=1008 例2 一条信息,若一人得知后用一小时将信息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又用一小时各传给未知此信息的另外两人,如此继续下去,一天时间可传遍多少人? 解:根据题意可知,获知此信息的人数成首项的等比数列,则:一天内获知此信息的人数为: 例3 (教材例1)求等比数列中,(1)已知;,,求;(2)已知;,,,求. 解:(1);(2). 例4在之间插入10个数,使它们同这个数成等比数列,求这10个数的和 例5(教材例2)求等比数列中,,,求; 解:若,则,与已知,矛盾,∴,从而①, ②. ②:①得: ,∴,由此可得,∴. 例6(教材例3)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 . 说明:数列的每一项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的和,求解时要采用分组求和. 例7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项中,数值最大的一项是54,若该数列的前项之和为,且,求:(1)通项公式;(2)前100项之和 例8设数列,若以为系数的二次方程:且)都有根、且满足,(1)求证:为等比数列;(2)求;(3)求的前项和。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时,,当时, 或 ; 2.这节课我们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多种方法(迭加法、运用等比性质、错位相减法、方程法)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并在应用中加深了对公式的认识. 六、承上启下,留

文档评论(0)

saity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