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凌云与华洋杂货业同业公会.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凌云与华洋杂货业同业公会.doc

巴凌云与华洋杂货业同业公会   老上海经营百货的商业机构名目繁多,有大型的百货商场,如南京路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大新公司、新新公司四大公司,有中等规模的百货公司,如惠罗公司、丽华公司、福记商场、新世界商场等,也有开设在大街上的一般规模的百货公司,更多的是大大小小的杂货店,这些商店都经营日常用品、日常必需品,俗称百货,但是,老上海行业细分也有规则,四大公司划归环球货品业同业公会,中等规模的百货公司划归百货业同业公会,小型的百货商店和杂货店划归华洋杂货业同业公会。1932年秋,上海华洋杂货业从南翔来了一位商业人才,他叫巴凌云。   徽商后代 南翔裕大杂货店改营棉布店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汇聚着各地商人纷纷前来投资、创业和建设,为上海这片热土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上海这座城市的辐射性、联动性,使它与周边城镇有着广泛的联系。南翔原属江苏,历史悠久,公元505年,梁天监四年,德齐和尚在槎溪募建白鹤南翔寺,后因寺称镇。南翔镇于明清时发展成“商贾辐辏,廛市蝉联”的“东南之都会”,这其中与徽商云集有着密切的联系。   徽,即徽州,古为新安郡,包括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绩溪县、婺源县。那里山多田少,“耕作三不赡一”,但山货土产特多,水路交通方便,因而,“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南翔地处东海之滨,南临吴淞江,北通刘家河,得以舟楫运输之便,徽商瞄准了南翔这块宝地,在南翔扎堆经商。明清时南翔以农业为主,男耕女作,农村以产棉见长,几乎家家纺纱织布,所产扣布“光洁而厚,制衣被耐久,远方珍之。”南翔成为棉布加工交易的集散地。徽州“布商各字号俱在镇,鉴择尤精”,贩运于江淮、临清之间,几乎垄断了当时南翔的棉布业。   在徽商的滚滚人流中,有一位来自歙县的汉子,身材不高,但长得壮实,他叫巴润之,在镇上开设裕大杂货店。旧时杂货店,日常用品,样样经营,名符其实的“杂”。“杂”了么,就有生意,所以“裕大”在镇上小有名气,家喻户晓。巴润之有个儿子,叫巴凌云,1899年12月7日生于歙县渔梁镇的枫树山。巴凌云8岁时随母亲唐氏乘船来到南翔。初来乍到,小小年纪的巴凌云,带着乡音,只能与同为老乡的小孩玩耍。镇上有私塾、有小学,老师上课所用的语言,他听不懂,所以在家呆了2年。1909年,那年巴凌云10岁,父亲送他到镇上的私塾,教书先生看他长得清秀、机灵,暗自喜欢,于是,给他起了一个学名,叫巴本清。“本”是根本,“清”是清廉,希望长大做事,为乡亲着想、为官清廉。进私塾后,他慢慢地适应了语言环境,不久,便进小学学习。在小学读了5年,1915年夏,巴本清高小毕业。同年秋,他考入江苏省立第一商业学校,继续求学。恰巧,那时父亲打算将杂货店改为棉布庄,主营杂货改为主营棉布,于是,父亲叫停了巴凌云的学业。巴凌云在省立第一商业学校仅读了半年,便肄业,赴上海学生意,在上海广东路一家叫春记正的绸布庄当学徒。在上海学生意一年多,1917年巴凌云回到南翔,南翔裕大棉布庄正式开张。   三十而立 出任陆华镇镇长   裕大棉布庄开张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棉纺工业兴起,南翔西梢(后为胜利街中段)开设余泰公花行,为纱厂收购棉花。在余泰公花行之后,先后又有统益、申新、永安等纱厂先后在南翔设庄,这些纱厂设庄选址大都在市梢,每年重阳节前后开秤,到12月中旬收秤,花贩多达300多人,花贩同时也下乡收购,收购价格随上海纱布交易所成交价格而波动。1917年,巴凌云18岁,他协助父亲经营棉布庄。裕大棉布庄是小本经营,比起统益、申新、永安这些纱花交易大鳄,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巴凌云通过与这些形形式式的纱商打交道,学会了经营之道,按他自己的话说:“取得一些初步经验”。1925年,26岁的巴凌云开始从事社会活动,为地方做些商业的以及社会的工作。1929年他担任南翔陆华镇镇长。   当时陆华镇范围是上槎浦西,封家浜南。巴凌云任职3年中,把仙槎石桥(梯级桥)从西段到东段改建,形成一座平桥。现在江浙地方不少古镇为开发旅游事业将平桥改为梯级桥,而当时认为梯级桥不利于车辆行驶,不利于交通运输,认为梯级桥改为平桥是一件爱乡富民的善事。巴凌云为改平桥,联系地方士绅,其中一位叫做施静涛的先生资助壹仟元,解决改造仙槎石桥的资金问题。但是,巴凌云也为施先生新建住宅出力。施先生在桥东新建住宅,巴凌云设法通知电灯公司在桥东装上电灯,便利行人。   在担任陆华镇镇长的第二年1930年,巴凌云又被选任为南翔镇商会主席。南翔镇商业繁华,除收花时节行庄300多人外,常年在镇上有棉布行、米粮行,茶馆、客栈、典当……有几百户,商会主席说话是举足轻重的。巴凌云在担任商会主席期间,他号召各行业组织同业公会,使得同业互相团结,搞好业务,繁荣地方经济。1931年他代表南翔镇商会参加江苏省商会联合会在镇江召开的会议,会议期间,他参观了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