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docVIP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doc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摘 要】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对指导中医特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探讨最近十余年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以进一步了解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的概况。文章从传统的辨证分型、分期辨证、证候统计学概况、证候与免疫炎症指标相关性、证候与微观化、证候与影像学相关性、证候与生存质量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行搜集和综述。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6.019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中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未完全明了,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的原型,骶髂关节炎为本病的标志,其特点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关节,引起骨性强直。我国AS患病率为0.3%[1],有较高的致残性。古代文献中无“强直性脊柱炎”病名,属中医学“脊痹”“骨痹”“顽痹”的范畴。中医辨证治疗AS有优势,规范化的中医证型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现代医家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现检索查阅近年有关AS中医辨证分型文献,综述如下。   1 传统的辨证分型   焦树德[2]将AS分为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轻症、肾虚标热重证、肾虚督寒证4种常见证型。王为兰[3]通过研究古籍及多年的临床实践将AS中医证型概括为隐匿型、明显型;又进一步分为湿热、阴虚内热、阳虚内热、肾阳偏虚督脉瘀滞、肾阴偏虚督脉瘀滞、肾阴阳两虚督脉瘀滞、肝肾阴虚督脉瘀滞、脾肾阳虚督脉瘀滞、气血两虚督脉瘀滞、肝郁肾虚督脉瘀滞和脾虚肾虚督脉瘀滞等11个证型。曾升平[4]根据其多年的临床观察将AS分为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3个证型,并认为湿瘀互结证型最常见。段富津[5]依据AS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肝肾亏损型、痰瘀互结型、湿热瘀阻型等,并认为常相互影响。娄多峰[6]基于“虚邪瘀”辨证论治体系,将AS大致分为风寒湿邪、痹阻督脉,肾督亏虚、邪痹血瘀,肝肾亏虚、邪痹督脉,肾阳不足、寒湿痹阻等。王昊等[7]在继承焦树德学术思想基础上将AS概括为2期6型,活动期有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邪痹肢节证、邪及肝肺证;缓解期症状明显减轻,以肾虚督寒为主。李建松[8]对168例AS患者进行四诊合参,并结合影像学将其分为湿热型、肾阴虚型、肝肾亏虚型、肾阳虚型和寒湿型等。杨仓良[9]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将AS分为7个类型,即风毒痹阻证、寒毒痹阻证、湿毒痹阻证、热毒痹阻证、痰毒痹阻证、瘀毒痹阻证和肾虚毒恋证。张朝霞[10]根据AS发病机制,参考其活动期、恢复期临床特点,概括为4型:湿热瘀阻型、阴虚血热型、阳虚寒凝血瘀型和瘀血阻督型。袁福林[11]将AS分为虚寒、阴虚、血瘀和湿热4型。关彤[12]根据临床症状将AS分为寒湿痹阻型、风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虚型和血虚型7个证型。陈纪藩[13]根据临床特点把AS分为湿热毒瘀型、寒热错杂型和肝肾气血不足型。陆肇   中[14]根据中医辨证,以肾虚、外感风寒湿邪、痰瘀痹阻为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把AS分为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寒湿型、风盛型、痰瘀痹阻型和寒热错杂型6型。可见大多数医家还是强调肝肾亏虚,风、寒、湿、热邪及痰瘀杂合而为患。   2 中医证候的分期辨证   姜泉[15]将AS分为①急性活动期,中医辨证为湿热痹阻和肝肾不足型;②慢性活动期,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和肝肾不足型。宋欣伟[16]认为,AS在病程上分为早、中、晚3期,又依据证候特点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并强调活动期在肾督亏虚的基础上多为湿热痹阻的证候,缓解期以肝肾亏虚和肾督亏虚为主。赵永刚等[17]将AS分为早、中、晚3期,按中医辨证分别分为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和阳虚瘀阻型。从分期上来看,急性活动期大多以外邪为主,中后期以肝肾亏虚和气血亏虚为主。   3 中医证候的统计学概况   殷海波等[18]将194例AS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此总结出AS的基本证型分布特点,发现湿热痹阻证(38.7%)、肾阳亏虚证(45.9%)和瘀血痹阻证(75.8%)3种证候出现频率最高,且湿热痹阻证、肾阳亏虚证多为主证存在,瘀血痹阻证多为兼证存在。林昌松等[19]对199例A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型116例(58.3%)、肾阴虚型40例(20.1%)、肝肾亏虚型21例(10.6%)、肾阳虚型12例(6.0%)和寒湿型10例(5.0%)。早期和中晚期AS患者都以湿热型为主(分别占68.0%、52.4%),且中晚期AS患者本虚证(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肝肾亏虚型)较明显(42.7%),与早期AS患者(26.7%)比较,差异有统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