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_1.doc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说_1

师说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第二段: 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讨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本段的 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5.分析第四段: 提问: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二、欣赏品味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