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布道者”王鲁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布道者”王鲁湘.doc

“文化布道者”王鲁湘   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1984年进北京大学研修中国美术史,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2001年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   历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世纪大讲堂》主持人、《文化大观园》总策划、主持人。   5月28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的“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上,以《风雨赋潇湘》为题,设席岳麓书院讲坛,从文学、美学的视角,高度诠释了湖湘文化与湖湘士子的生命情怀。   王鲁湘以褚遂良的名句“烂漫桐花二月天”和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开题,从湖南的风俗名物谈到湖南人的性格,演绎湖湘士人的情调体验,他认为湖南的秋天有一种烈酒的性格,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衍生出湖南的“江湖文化与江湖世界”:湖南处江湖之远,孕育出湖湘名士独有的性灵与神韵。   在王鲁湘看来,湖南士人群体有一种“苍茫独立、无限孤独”的生命情调,他们总爱把自己预置于宏大的宇宙情境之中,渺小的个人空无依傍,遂生出巨大的孤独感,然后浩然正气沛然而出,充塞天地之间,舍我取谁的豪情顿时化作担当牺牲的勇气。   湖南士人无论是立志、励志还是酬志,都会习惯性地先把自己放在同家国世界的中心有一定距离的江湖世界里,苍茫独立,寻找终极意义,在巨大的孤独感中养吾浩然之气,然后以比任何人都敢于担当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走向他与家国世界的斗争。王鲁湘强调,湖南士人的生命情调中有一种“死亡情节”,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湖南人的身影,他幽默地说,“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为什么敢作主?就因为他是湖南人。”   “以我在湖南生活的经历,我深知那样的山水,那样的江湖,那样的气候,那样的传说,那样的民风,是必然要激荡出那样的清怨之气、孤愤之气、风骚之气、南楚霸气和天地正气的――湖南士人活的就是这口气!”   王鲁湘的精彩演讲上传到网络之后,除了好评如潮,点赞如雨,也有细心的粉丝,“抠”出了一点小小“乌龙”――他在演讲开篇问候贵宾时,貌似疏忽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鲁湘先生还是当年那位清高耿介的湘中才子。”有网友如此点评。   王鲁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思想的解放摇旗呐喊,由于担任一部电视政论片的总撰稿而暴得大名,后又以学者身份主持电视文化类节目而深得人心。近年,他回归高校并以“中国旧式文人”自居。   一方面,王鲁湘有些吊诡,另一方面,王鲁湘又纯粹得很。从推崇“西化”的践行者,到“中国第一知识分子”,再到浸淫山水画研究的“学者”。   他的身份好像一直在变,也好像一直都没变,外在身份的变化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国旧式文人”通权达变的选择。   然则,可以肯定的是,王鲁湘借以自比的“中国旧式文人”,绝非食古不化的“冬烘先生”,而是代表了一种历久弥新的经典人格。   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这句话似乎能道出王鲁湘的心曲。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在人生的进退之间,不过是在尽力践行“古之学者”的求学之道。   亦如王鲁湘袒露心扉之言:说得冠冕一些,“中国旧式文人”,进则兼济天下,思有所补救于世道人心,退则独善其身,完成一个君子的人格;说得赤诚一些,人生中的“进”,实属无奈,“退”,则是心甘情愿。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自我。   其实,王鲁湘又何曾以“进”废“退”,又或是以“退”废“进”?在他的人生中,没有绝对的进退,一如没有纯粹的隐显。他始终在试探中国文人价值最大化的可能,最终在为官与致仕之间僻出第三条途径:通过媒介向公众布“道”。   湘中才子   王鲁湘出生在湖南中部一个小县城涟源,钱钟书《围城》里三闾大学所在的那个小镇。   他的生活被新中国的若干大事件分成几个段落,“该遇到的全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也没有逃过”。   小学时他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再大一点因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当了知青。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王鲁湘向生产队请了假,报了名,和朋友临阵磨枪,随便复习了10来天,匆忙应考。“现在回想起当年的题目,真觉得简单得可笑。有一道翻译题,要求把一行拼音翻译成汉字,竟然占15分。”   完全凭着天分和以前打下的基础,王鲁湘的高考成绩名列全国高考前40名,却“稀里糊涂”地被指派到湘潭大学读中文系,但这已经很幸运了――在当时来说。   在湘潭大学,王鲁湘开始了他的知识饕餮大餐。当时全国兴起的“哲学热”,使得他对哲学的兴趣日渐浓厚,开始“不务正业”,经常放弃本专业的课,当起了哲学系、经济系和历史系的旁听生。当时学校没有图书馆,一本丹纳的《艺术哲学》,他愣是从其他学校的朋友那里借来,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把它抄完。   因为喜欢美学,本科毕业后,王鲁湘跨专业考上了北京大学美学史专业的研究生。   在北大学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