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桩复合地基性能试验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刚性桩复合地基性能试验分析.doc

刚性桩复合地基性能试验分析   【摘要】根据相似理论,建立刚性桩复合地基群桩模型, 对其在静力作用受力特性进行了测试。静力试验表明:褥垫层能够调节桩-土荷载分担比,不同桩位桩身的应力,角桩最大,其次是边中桩,中桩最小。动力试验表明:无论是弯矩值还是剪力值都是:角桩最大,其次是边桩,再次是中心桩;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复合地基;刚性桩;静力模型试验;拟动力试验   刚性桩复合地基由于自身具有相对于柔性桩较大的桩体刚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全桩的侧摩阻力,因此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而且还具有沉降量小、施工简单、工期短等优点,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我国被大量地应用到10-30层的高层建筑中[1-3]。   我们通过静力模型试验,对不同褥垫层厚度下模型桩体和土体的应力变化规律及桩土应力比等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模型拟动力试验,得出桩身应变、砂箱位移、垫层变形值,并对上述数值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通过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动静试验数据,得到一些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有参考价值的规律性结论。   1 静力模型试验   1.1 试验概况   试验采用3×3群桩模型:桩体采用PP-R管材,桩长900mm,桩间距6d(d为桩径);砂为中砂;荷载板为0.5m×0.5×0.02m钢板;设置150mm厚的垫层. 模型材料参数见表1.模型试验如图1所示,砂桶内模型桩和应变片粘贴情况如图2所示. 电脑自动采集试验数据.   1.2 试验结果分析   1) 图3为不同褥垫层的p-s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设垫层时的沉降量最大,当设置一定厚度的垫层时,由于垫层的调节作用,大部分上部荷载由桩间土体承担,同时桩体的侧摩阻力会随着桩间土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进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并且更深的土体会受到荷载的影响;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亦会因此而提高,同时桩体的受力会更均匀些。   2)图4为桩体应力,由于垫层的流动补偿使得桩身的最大应力点位置下移. 从模型试验的结果来看,最大应力点的位置在Z/L=0.3附近(Z/L表示桩身不同位置与桩长之比),垫层厚度对最大应力点位置影响不大。   3)图5是不同桩位桩身的应力曲线,角桩的桩身应力最大,其次是边中桩,中桩桩身应力最小但最均匀。   4)图6是桩土荷载分担比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桩体分担比随着荷载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然后趋于平衡甚至有些下降;土体分担比反而随着荷载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2动力模型拟动力试验   2.1模型相似关系   综合考虑拟动力试验系统和模型自身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相似性理论,试验模型选取长度相似比为1:10,材料弹性模量、加速度、质量密度和应力与应变的相似比均为1:1。   2.2模型设计   试验采用含水率为5.7%的开封地区砂土模拟地基情况. 试验中的砂箱采用10 mm厚钢板加工制作而成。 试验采用3×3群桩模型,模型桩采用具有较高强度的三型聚丙烯管材。 分别采用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得到模型桩的相关参数:弹性模量为 ,泊松比为0.36。 褥垫层厚度为30 mm。   2.3 监控点布置   为了实时监控模型在关键部位的应变、位移、土压力及褥垫层的变化情况,试验中分别在距离桩顶3 cm处以及第一个应变片以下每隔12 cm处电阻应变片,共 8个;分别在砂桶底部、模型桩底、中部、上部以及砂桶侧面埋设土压力盒;褥垫层中心设置两个水平做动器和两个垂直做动器;在砂箱外侧放置量程为0~150 mm的位移传感器以便测得砂箱的时程曲线. 桩位布置及试验装置见图7和图8。   2.4试验参数及加载方案   试验前,首先需要确定将在模型试验中用到的三个参数:模型的初始刚度、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   试验采用对模型做单周期反复加载,通过加载测得的位移和反力计算出模型结构的刚度值. 本模型试验的初始刚度为2×105 N/m;模型的质量矩阵可根据原型结构的实际质量和原型-模型之间的相似比确定[4];模型的阻尼矩阵,拟动力试验不同于振动台试验[5],不必在模型结构上加大质量,只需在操作系统中设置相关参数,使其满足相似性要求即可[6]。   2.5 模型试验结果   文中只对在El Centro波(加速度峰值为35cm/s2,上部荷载为18KN,)的作用下模型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和有限元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其桩身内力包络图如图9所示。   剪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桩顶处,最小值在Z/L=0.43处,桩端剪力相对桩身其它部位而言其值也较大,仅略低于桩顶剪力;而最大弯矩值出现在剪力值最小处;无论是弯矩值还是剪力值都是:角桩最大,其次是边桩,再次是中心桩. 实际工程中角桩的破坏程度比中桩和边桩严重。   3 结论   本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