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节理解题分析
【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 行管理和运作。 A. 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 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例11】 周庄旅游收入已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B.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C.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D.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A 【例12】 个体生命从家庭生活所习得的情感与社会技能,其核心要素是“道德感”。而且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个体生命习得这一感情的能力被神经元编码为一段特定时间的“窗口”错过这一时段,便难以习得相应的技能,从而极大削弱了个体生命的社会交接能力。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感决定个体的情感与社会技能 B.个体能否习得道德感是由神经元编码决定的 C.错过特定的时间,个体将无法习得社会交际能力 D.对个体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存在关键期 D 【例13】 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退休费、医疗费、福利费的支出自然呈上升趋势,客观上要求有坚强的经济后盾,而目前全省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经济水平滞后大大削弱了社会对老龄人口的承受能力。因此,家庭养老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庭养老在保证老年人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 A.老年人口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发展 B.强调家庭养老的重要性 C.人口老龄化,造成经济水平滞后 D.增强社会对老龄人口承受能力 B 【例14】 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 A.语文老师让李文学会忘掉一切 B.语文老师不关心李文的事情 C.语文老师认为成功和失败是一样 D.语文老师教诲李文胜不骄败不馁 D 13年国考2题 片段阅读 细节理解题 成长 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 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 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 息; 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Page ? * 通过阅读文段判断四个 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 什么是细节理解? 表达风格 语速差异 词性功能 Page ? * 感情 色彩 语义 轻重 搭配 范围 解题技巧 正确 不正确 符合 可以推出 可以得出 不符合 典型提问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出” Page ? * 常见提问方式 做题原则 1.理解原文 表达含义 3.正确答案的 特点 4.牢记错误选项 的标志,快速 排除 2.选项与原文 一一比较 原文部分表述的 同义替换 主旨类型的 归纳选项 做题原则 各种偷换 无中生有 曲解文义 概念混搭 Page ? * 常见错误选项 干扰选项通常 分为以下几类 央视记者:“你幸福么?” 回答:“我姓曾” 已经、已、曾经、 了、过、虽然等 将、要、 不久、很快等 正、正在、 在……中、 着、现、现在等 Page ? * 考点精讲 1.偷换时态 昨天在家准备 一宿,今天来 了,明天回去 三种时态之间不能被偷换 中间量:有些、某些、一些、 部分等 较多量:很多、许多、大多数、大 部分、大量、广泛、一片、不少等 较少量:很少、少数、少部分、 少量、少许、一点、不多等 Page ? * 考点精讲 2.偷换数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