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0134210842.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1120134210842

楚辞文体的特点 1、宏伟繁复的体制结构(与《诗经》相比) 《诗经》大部分作品篇幅短小,而楚辞大部分作品不仅篇幅比较长大,而且有许多复杂的体制形式。 《离骚》373句,2400多字。《天问》350多句,1500多字。 《离骚》《哀郢》《涉江》等有“乱”,《抽思》有“少歌”“倡”,这些体制特点是楚辞所独有的。 2、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 这是楚辞独特的句式和语调特点。《诗经》大都是整齐的四言句式,而楚辞的句式明显加长,8字句、9字句比比皆是。 《诗经》也有带“兮”字的诗句,但是从“兮”字使用的频率和特殊功用上看, “兮”字的使用是楚辞体的重大特征, “兮”字在楚辞作品中有多种位置和意义: 1)、置于每一句的中间,如《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 2)、置于上下句的中间,如《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置于下句末,如《橘颂》 后皇佳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三种类型中只有《橘颂》的情况与《诗经》类似。 “兮”字的意义:表情作用,调整节奏的功能,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 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几乎是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 楚辞与《诗经》比较: 1)句式、篇幅、风格; 2)产生区域; 3)作者 1、神话世界 2、往古世界 3、香草美人世界 神话世界 《离骚》中出现了一个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屈原从神话传说中吸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使它们构成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的画面,使它们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取得了很强的抒情达意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思幻文丽的浪漫诗风。如诗人的三次升天遨游。 往古世界 《离骚》中还出现了一个往古世界,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为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屈原借对往古盛世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榜样;借对历史兴亡的反思,表达对楚国前途的担忧;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鼓舞激励自己奋进不止、探索不息。(“三后” 尧舜 桀纣 ) 香草美人世界 《离骚》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 诗人构思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意象,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的高洁。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芰荷以为衣兮,搴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涉及到的美草香花多达几十种。这些美草香花意象和诗人的内美、高洁、清白等道德本质是相对应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形象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品德之高洁,道德之芬芳。 同时又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失望和希望、坚贞和被嫉、苦恋和追求,更显得曲折尽致,深婉动人。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这种“美人香草”式的寓意手法远远超过了《诗》的比兴,不再象《诗》那样简单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质和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 通过想象与联想融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如以美草香花表示品德的高洁,用披香戴芳表示道德的自修,以众女嫉美表示诗人遭受奸人的谗毁等,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触物起兴,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托或寄寓。从形象本身看来,它是虚构想象,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看,又完全是现实的。开辟了后世“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 * *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