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項目申报书
附件1
项目种类: 项目号: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从间接文化视域看“爬山调”反映的内蒙古形象
姓名 (学号) 王佳 y130740153
学科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培养单位 文学院
指导教师 张天佑 教授
申请日期 2013年10月28日
结题日期 2013年 12月12日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制
项目主持人情况 姓 名 王佳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9.04 培养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 专业与方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攻读学位 文学硕士 年级 2013 学号 y130740153 项目名称 从“爬山调”看内蒙古形象 承担任务 项目的撰写及研究工作 移动电话寝室电话 电子邮件 Wangjiabaotou2009@163.com 实验室电话 其他成员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攻读学位 所在院(部、所) 项目中的分工 梁家胜 男 29 文学博士 文学院 协助收集资料 龚海林 女 23 文学硕士 文学院 协助整理资料 何力田 男 34 文学硕士 文学院 修改文稿 闫墨童 女 25 文学硕士 文学院 校对文稿 导
师
意
见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一、立论依据
(包括项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学术价值、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国内外研究现状:
“爬山调”是内蒙古劳动人民所创作,并非常喜爱的一种口头诗歌,它产生和流传在大青山、土默川、河套、伊克昭盟广大农区及半农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跨越新、旧两个不同的时代,是内蒙古劳动人民和社会斗争中自由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产物。它集中概括地描绘了新、旧社会不同的情景。它的内容、格调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发自劳动人民内心的艺术珍品。
“爬山调”主要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当地人称之为“山曲“,“爬山调”类似于山西的山曲,和陕北的信天游,是人们在田野间抒发情感的山歌,内容大都采用即兴创作,手法运用了传统的赋、比、兴。爬山调的唱词基本上是以七字为基础,形成了两句一段的格式,但根据需要有少于七字的,也有九字、十字或者更长的。修辞方面较突出的特点是双声叠韵,衬词的使用很有特色,从音调上大体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
内蒙古高原深处,草木稀疏,放眼望去,天底下是莽漠雄浑的丘陵,一片灰黄。虽然这里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可是这里寻得见最具特色的胡麻花,油菜花,在田野间可以随处听到羊倌吟唱的爬山调,最质朴的言语,让你回味无穷。“爬山调“是内蒙古的汉族和区内各民族交往时,在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这些歌曲都反映了浓郁的高原风格,以及内蒙古地区汉族民众的心声,显示了内蒙古地区的社会历史、劳动生活和世情风俗。
首先,“爬山调”题材丰富。
描写内蒙古旧社会受苦受难和革命题材的有《女人苦·寡妇愁》,描写内蒙古新社会的有《大团结·唱家乡》,颂歌如《歌唱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描写走西口内容的有《走西口·揽长工》,描写爱情的有《哥哥亲·亲哥哥》、《泪蛋蛋·毛眼眼》,描写地方风格的有《武川县·三件宝》、《夸河套》,《夸河套》体现地名的唱词有“惊动了那呼市、包头,海渤湾那乌达,石嘴山那宁夏”,体现内蒙古特产的唱词有:软格溜溜的那个油糕,胡麻油来炸,吃上磴口的华莱士,保你不想家,鲜红鲜红的枸杞,房顶顶上晾,想喝河套美酒。因此,爬山调体现的是农民最简单的生活,他们真实的走到哪唱到哪;干什么唱什么,是都市人所向往,类似“桃花源记”安平乐道的生活方式。
其次,“爬山调”体现出地道的内蒙古方言。语言学家高明凯说:“语言是一种像各种服饰那样多差别的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