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南开区风湖里小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docVIP

(2011-2012学年度南开区风湖里小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2012学年度南开区风湖里小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风湖里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A. 匪徒(fēi fěi) B. 玫瑰(ɡuī ɡuì ) C. 晦暗(huǐ huì) D. 传奇(chuán zhuàn) 2.解释加点的字。 (1)精兵简政( ) ( 2 ) 无缘无故( ) (3)饶有趣味( ) (4)鱼贯而入(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五彩缤纷 震撼天地 蜿蜒曲拆 目瞪口呆 B. 实事求是 见微知著 长途跋涉 天涯海角 C. 不计其数 含糊其词 阴谋鬼计 肃然起敬 D. 清澈见底 处景生情 面容憔悴 轻于鸿毛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推测 推断 推理 A.正确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才有可能( )它的发展变化。 B.你的这个( )完全合乎逻辑。 C.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 )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5.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B. 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C. 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 D. 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6. 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A.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 ) B.他气得张口结舌,脸颊通红,半天才喊出话来。( ) C.大家心里说不出多高兴,脚下好像生了风,走得又快又劲。( ) D.他很尴尬,语无伦次地说:“我……我不知道。其实不是这样的。我真没注意……” ( ) 7.判断正误。 A. “兜”字共11笔,第三笔是撇;“萎”字共十二笔,中间的“禾”最后一笔是捺。( )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中的诗句。( ) C. 《竹石》《石灰吟》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看起来写的是景,实际上是在写人。这种表达方法叫托物言志。( )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动态描写( )。 8.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课文《凡卡》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 A.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B.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C.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2) 《狱中联欢》中“春”有着深刻含义,实际是指( )。 A.狱中难友坚定的信念。 B.革命的形式大好,革命胜利的春天已经到来。 C.春天快到了,革命快要成功了。 9.填空。 A.《养花》的作者是( ),原名( ),字( )。他的代表作是( )。 B. “孰为汝多知乎?” 中“孰”的意思是( )。 C.苏轼的名句“ , ”说明了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个朴素的道理。 D.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有一句名言激励“我”,这句名言是: 。 二、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一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选文内容,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把短文的内容补充完整,填在文中“ ”上,并回答问题。 划横线的部分采取了 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

文档评论(0)

saity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