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黃河夺淮入海的原因及其危害
黄河夺淮入海的原因及其危害
黄河夺淮以前的淮河
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至今淮阴与淮河会流。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但由于淮河流域水系地貌的原因,历史上黄河中下游河道多次出现改道,特别是黄河的夺淮夺泗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即今废黄河),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或涝或旱。1546年后,人为地把黄河引入泗水南流,和淮河一起入海。由于黄强淮弱,淮河下游积沙渐高,形成地上河。淮河不再成为一条畅通的水道,而在淮河较低地方,即在淮泗汇口以上的洪泽湖区,首先积水成一湖泊,把宋代以前各小湖连起来,成为洪泽湖。
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淮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黄河使淮河环境的变迁,成了世界河道史上罕见的变化最激烈的河道之一。
二.1194~1855年黄河夺淮的经过
从1194~1855年,黄河长期夺淮达661年,这一时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据《淮系年表》及其它有关史料记载,在4个朝代期间,淮河水系经历以下变化。
(一)宋朝时期
在宋朝的83年期间),主流东夺汴泗,短期内尚较稳定。 (二)元朝时期
1351年),元政府始任命贾鲁治河。
在元朝统治的88年期间),黄河向南决口增多,淮河水系受到扰乱,水灾日益频繁。其中至元25年(1288年),黄河决阳武22处,主流向南泛滥,由涡河入淮。后经元明两代的治理,直至1644年,黄河才复向东出徐州入泗河,结束了黄河由涡、颍入淮的局面。元、明两代,均建都北京,为了维护大运河南粮北运的任务(即漕运),在治河策略上,都是尽力防止黄河向北决口,以免危及运河。元至正4年(1344年),黄河在白茅口(今山东曹县境内)决口,严重威胁漕运。朝廷派贾鲁治理黄河,贾鲁主张疏塞并举,疏是疏浚原汴河,导水东行。塞是修筑北堤,堵塞决口。1351年贾鲁大举治河,堵决口,修北堤,一年工毕,河复故道。共深河道80余里,堵决口20余里,修各种堤坝36里。使黄河自黄陵岗以东河道改在徐州会入泗水,当时称为贾鲁河。以后,由于年久失修,黄河又出现了以南流入涡、颍为主,以东流入泗为次的南、东分流局面。当时南流的称大黄河,东流的称小黄河。 淮河流域支流在元朝期间,也有很大变化。1335~1337年间,河南汝水泛滥,有司自舞阳断其流,引汝河水东流,改道入颍河,从此汝河有南北之分,舞阳以北为北汝河,舞阳以南为南汝河,这就是现在漯河以西的北汝河、沙河、澧河三水系改流入颍河的经过。又在元至正16年(1356年),贾鲁自郑州引索水、双桥等水经朱仙镇入颍河,以通颍、蔡、许、汝等地的漕运。 (三)明朝时期 在明朝统治的275年间(1368~1643年),治黄策略仍与元朝相似。为了维持大运河的漕运,尽力避免黄河向北溃决。明弘治6~8年(1493~1495年),刘大夏治理黄河,采取遏制北流、分流入淮的策略,于黄河北岸筑太行堤,自河南胙城至徐州长一千余里,阻黄河北决,迫使南行。在黄陵岗以下,疏浚贾鲁旧河,分泄部分黄水出徐州会泗河,使得黄河主流继续由涡河和颍河入淮。直到明正德3年(1508年)黄河北徙三百里,主流由徐州入泗,黄河向南经涡河、颍河入淮河的水量才日益减少。明万历6~17年(1578~1589年),潘季驯治黄河。潘季驯采取蓄清、刷黄、济运的治河方针,大筑黄河两岸堤防,堵塞决口,束水攻沙,同时修筑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迫淮水入黄河攻沙。他大修黄河北岸的太行堤,又修筑黄河南岸堤防,把黄河两岸堤防向下延伸到淮阴。经过这次大规模治理,黄河一时趋于稳定。但以后由于河床不断淤高,黄河两岸决口增多。在明万历统治时期的23年(1596~1619年)中,黄河决口18次,几乎年年决口。在明朝统治期间,淮河流域的变化,除黄河主流由向南转而向东,经徐州夺泗夺淮,灾区下移到江苏和山东以外,还修建了洪泽湖大堤,并在大堤上修建了泄水闸坝以分淮入海入江。明万历32年(1604年),还开辟了微山湖以下至骆马湖之间的运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时代职业英语》教学资源_传媒英语_Unit_6_.pptx VIP
- 中医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超声中信号处理.ppt VIP
- 《新时代职业英语》教学资源_传媒英语_Unit_7_.pptx VIP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新时代职业英语》教学资源_传媒英语_Unit_9.pptx VIP
- 宝钢质量管理经验.doc VIP
-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班会-2025-2026学年初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pptx VIP
- Kuka控制系统 KR C5安装指南.pdf VIP
- 学习2025年《初中初三开学第一课》.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