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病害教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黃瓜病害教材

黄瓜病 教学资料汇编 太空1963 1712702569 [病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病因]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属薄壁菌门假单胞菌属。该菌属好气性,不耐酸性环境,生长适温24~28℃。 [流行情况] 病原细菌在种子内外越冬,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病土和带病种子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适温(24~28℃)高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一般病害始见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病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适宜流行发病温度22℃~24℃,相对湿度70%以上,温暖、多雨、低洼潮湿以及连作地,易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 [关键字及对应插图] 关键字 插图 子叶病斑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微带黄褐色干枯 叶片病斑初为鲜绿色水浸状 叶片病斑渐变成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 干燥时,叶斑中央脱落成孔 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 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 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病瓜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 [诊断] 1、症状观察。 2、实验室制临时玻片镜检。 [预防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子 从无病植株或瓜条上留种,瓜种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h,或50~52℃温水浸种20min,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或转入冷水泡4h,再催芽播种;用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h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min,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h,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h,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新植霉素200微克/克浸种1h,用清水浸3h催芽播种。 3、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无病种苗,用无病土苗床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保护地适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露地实施高垄覆膜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在基肥和追肥中注意加施偏碱性肥料。 [治疗方法] 发病初期及早喷药控病。用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56%靠山分散粒剂(氧化亚铜)600~800倍液,或14%络氨铜300倍液,或20%喹菌酮1000倍液,2~3次,隔7~15天1次,交替喷施,前密后疏。 黄瓜花叶病 病叶叶质粗厚 病叶叶色浓淡不均呈花叶斑驳状 病果细小、畸形 病果泡状突起 病果果面不平整 [诊断] 根据叶片变细、皱缩,叶面不平整,叶色呈花叶斑驳状;病果细小、畸形,品质差可初诊。 [预防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丰产良种。 2、防蚜、治蚜,用银灰色膜驱蚜、黄板涂机油诱蚜和喷药杀蚜等。 3、善于管理肥水,尤应定期或不定期喷施叶面营养剂,使植株稳生稳长,增强抗耐病力。 [治疗方法] 见病及时连续喷药控病,可连续喷20%病毒A可湿粉5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也可试用0.1%~0.2%磷酸氢二钾+0.2%肥皂,作叶面肥用,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高锰酸钾6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黄瓜靶斑病与黑斑病区别 2011年03月08日 星期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