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患于未然 第七课第三框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二、加强自我防范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及作用 目的: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作用:本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本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为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应该怎样做? 1.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2.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守法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阅读98页的短文,假如你是儿子,你该如何回信给父亲? 儿子回给父亲的信 爸爸,看了您给我的这一封信,我想了好久好久,这里面包涵了您给我的太多太多的爱,也使我懂得了我应该自觉地树立法律知识,维护法律的自尊,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不应该在您走在后院放爆竹如果引起火灾,不论是烧了自己、别人或者后面的树林,我们都要承担责任。如果我的好朋友着具有杀伤力的弓箭,拉你去公园练习,如过射住路人或造成路人恐慌也不好,以来就是三辆警车,还有前两天我不应该和我的朋友把能以假乱的玩具手枪把家里的塑料花盆被枪弹打得像蜂巢一样。 我知道我错了,如果朋友的行为上路人或造成路人恐慌,我也脱不了干系。我已经长大了,所以以后这样的事情要少发生或者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我要交慎友。谢谢你的教导,让我途归正路,避免犯罪。您使我明白了: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现在开始,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做一个大人眼中的乖孩子。同时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请您拭目以待! 剖析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探讨避免或矫治的有效方法。 * 复习巩固 1.违法行为的含义 . 2.违法行为的种类. 4.犯罪的基本特征. 5.刑罚的种类. 自学指导: 1.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及作用。 2.怎样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 思考 犯罪有什么危害性呢? 结合教材第95页“小迪的故事”并思考: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 对他人的危害: 损害他人财物、导致他人经济损失,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 对自己的危害: 失去自由,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 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家破人亡 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 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在心灵深处憎恶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小迪是独生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小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的疼爱。上初中后,小迪经不住诱惑,沉迷于黄色网站和光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竟发展到伙同他人拦路抢劫、强奸,不到16岁就被判了刑。出事后,他的妈妈经不住打击,精神失常;爸爸因心绪不宁而出车祸;姥姥因痛心犯脑溢血死亡。奶奶说:“他不仅害别人,而且还害了自己和家人呀!这么好的一个家,那个人不羡慕呀?可他……” 青少年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有些中小学生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考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辨析 小错 恶习 违法 犯罪 (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 (3)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等。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违法甚至与犯罪。 违纪、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青少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乏味毒箭,以免陷入犯罪的泥沼。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思考: 1、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什么?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本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其他监护人、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的哪些不良行为?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