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场作文素材:借用历史名人、文学形象素材集锦15
考场作文素材:借用历史名人、文学形象素材集锦14
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泛无趣、了无动人之情了。
黛玉的这些小心眼儿在小说中的多个方面都有表现,例如:“周瑞家的送来了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而黛玉却无视宫花的新巧,只是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再就是晴雯拒绝开门一事,其实只是晴雯未能听出黛玉的声音,以为是别家的丫头。本属误会,可怜的林黛玉却想到自己是“依栖”在人家篱下,极度伤心: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双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一方面可以领会黛玉当初的凄凉处境,其意识中“有些怕被人看轻”的顾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一些黛玉的“小女儿情态”——一种有些无奈的美丽。
林黛玉处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官宦家庭,外面看是笙歌阵阵、花园锦绣、歌舞升平的繁华之所,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充满着仇恨、倾轧、争夺、势利的黑暗之地。林黛玉谨记其母的遗训:“外祖母与别家不同”,因而在贾府中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正因为寄居在这种黑暗的环境当中,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作为以及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了,因此,这些似乎有点失之偏颇的小心眼儿也就变得情有可原,甚至更能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奈和凄凉。
而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林黛玉的“艺术美”形象
林黛玉的外在姿容尚是次要的,更能动人心魄的是她丰富、优美、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是她妙语联珠、一挥而就的艺术才华。作者对于黛玉的艺术天才也是笔墨渲染最多的,广为称诵的作品就有《秋窗风雨夕》、《葬花吟》、《唐多令》、《桃花女儿行》、《题帕三绝》、《五美吟》等,声情并茂,如行云流水,令人拍案叫绝,简直是一个“天才才女”的化身。
黛玉的诗,既能融情于景,也能把她在生活中的境况在诗歌中充分的表达出来。其所作的诗大都寓有深意、意境深远、感人至深,是小说中其它人所不能比拟的。贾雨村是黛玉的启蒙老师,他称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尤其是在林黛玉“菊花诗”中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含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黛玉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高洁品格。
而黛玉的《葬花吟》则可说是她自己身世的真实写照,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说是“一诗成谶”。这首诗她对自己的处境及心境作了最恰当的描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世态炎凉的最好抨击,也是对她当时所处的黑暗环境作真实的描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风飞到天尽头”则是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
上述三者之美构成了林黛玉的绝美形象,也许正是应了一句“没有缺陷的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这样一句话,曹翁于是给林黛玉加上一段凄凉的身世和一副孱弱病体。因为悲剧的动人之处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被毁灭的愈美,给人的冲击就愈深刻,这是悲剧所以能引起更多人深层次共鸣的主要原因。
另外,弱势角色是更能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与同情的一个群体,作者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林黛玉正就是这样一个能引起读者同情与关注的角色。西施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长留,就是拥有一种“娇弱不胜,秀眉微蹙”的三分病态,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无疑正是一个与“病西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美丽角色,她的美将在人们的心目中长青。
其实有关于林黛玉的凄惨一生在《红楼梦》开篇中就埋下了伏笔:绛珠仙草修成女体后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