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文献综述
马 丽
摘要:伴随国学的兴起,国学教育在中小学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关于中小学国学教育的争论也愈加值得关注,这些争论注意集中于文化观冲突、教育观抗衡、价值观失衡这几个方面。
那么,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教育目的何在呢?又该如何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的呢?本文将做这些方面的探讨。(应该在修改充实正文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充实!关键是做到“写有内容的内容摘要”,不要写没有内容的只是线索式的内容摘要!)
关键词: 国学 国学教育 中小学 教育目的
(建议增加一个引言,说明缘由、针对的问题、分析的视角与内在逻辑以及基本结构与内容!)
一、国学与国学教育(需要斟酌修改,与内容不相符合!)
(应该加一段引言,进行思路整理、内容梳理和表述!)
1、什么是“国学”?
《礼记·学记》有云,(要用全角,不要用半角,以追求和实现“形式”美!请全文通改!)“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術有序,国有学”,据研究者考证,这是我国古籍中最早将“国”与“学”相连并称之语。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主要开设《四书》《五经》等课程,后来用以指称我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编印本863页中的解释是:“国学,犹言国故,指本国故有的学术文化。”【1】(要学习和处理好注释序号的编辑技巧,最好用word的功能!)1906年国粹派人物邓实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2】国学,相对于新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指中学,是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物对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国学有广义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文、史、宗教、艺术、数术方技等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是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继承、弘扬的重点所在。
(建议将最新发展以及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加上,一则是研究创新的需要,二则督促自己学习思考和创新!)
2、国学教育发展历程
国学教育古已有之,孔子可谓《国学》的开山鼻祖,他编纂的《诗经》是最早的蒙养教材,他设置的“诗、书、易、礼、春秋”等课程,都属于“国学”的范畴。汉代以后的教育,基本内容是经学教育。经学教育主要是读“五经”。“五经”内容博深,文字难懂。识字教学以后,马上读“五经”,对十岁左右的学童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为此,有必要选择文字通畅、切合实用的典籍,供学童诵读,作为向高深层次经学教育过渡的桥梁。汉朝将《孝经》和《论语》纳入《国学》课程,南朝梁周兴嗣编写了《千字文》,宋朝大学问家王应麟编纂了《三字经》。这些蒙养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接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语言流畅,便于诵读。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国学”,早在春秋时期就同学校和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可谓相伴而生、渊源流长。【3】
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五四运动后,中小学里持续了上千年的读经等旧式课程被废除,但是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国学精粹,并没有从学校课堂上消失,叶圣陶、朱自清等先生就是这个时期知名的国学教育家。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建立了国学门和国学研究院。两校在对“国故”进行研究整理的同时,还设置了专业课,聘请教师,培养学生,在大学校园进行国学教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学校教育遭受到严重的干扰,国学教育也受到了很大冲击,成就不大。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虽然形势稳定,但是国学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不被重视,传统文化更遭遇空前摧残,国学被看成是“封、资、修”而受到批判,国学教育无从谈起。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外文化纷纷传人,西方文化热十分浮躁,泛滥一时。进人新的世纪后,国学生存的大气候不容乐观,由于有关方面的误导,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年龄尚小、是非莫辨的少年学生们,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随波逐流,形成了一股畸形的学风,业余时间纷纷去上各种英语班、钢琴班、芭蕾班、电脑班和考级、考证的学习班,传统文化由此遭受冷遇和舍弃。(应该加一段当代复兴的评述!)
综上所述,近代国学教育的实践虽然近一个世纪之久,但是道路崎岖坎坷,效果不如人意。新世纪到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所以很多有识之士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认识到国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呼吁在中小学里开展国学教育,想从中国文化的“根”里寻求社会发展、和谐的动力,趁着国学之风,一些中小学自发性的国学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简洁明了,但是失之于单薄!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