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傻”教授把黄菊花卖出黄金价.doc
“傻”教授把黄菊花卖出黄金价
在婺源县江湾镇有个名叫上晓起的村庄。这是该县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旅游景点,可就是这样一个村庄,却让游客流连忘返,那里出产的晓起皇菊,每斤卖到5000元,被称为史上“最贵的黄菊花”。是什么让该村的黄菊花卖到“黄金价”?
教授下乡当农民
净干“傻事”
婺源县上晓起村,进村的路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长约两公里,不足一米宽,是古代的通商要道,至今还有独轮车留下的深深的车辙印。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具有原生态的环境,产出了贵如“黄金”的黄菊花。
汽车开不进去,上晓起村的村民生活极为不便,人们都不愿意留在这里。但是,一个叫陈文华的教授却偏偏爱上这个小山村,一呆就是七年。
陈文华毕业于厦门大学的,被分配至江西省博物馆开始考古工作,后担任过江西省社科院的副院长。1981年创办了《农业考古》杂志,每期都被哈佛大学订阅参考,他也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
陈文华在上晓起村考察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上晓起村原生态的古村落风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陈文华决定搬到上晓起村生活。住下来之后,陈文华改头换面当农民,因为尽干“傻事”,被村民称为“傻教授”。
2004年春天,陈文华刚到上晓起村不久,就向村民宣布了一件事,“我就规定,每年保底600斤稻谷的收入,你就坐在家啥也不干。”村民过去都是自己种地自己收,亩产800斤左右,陈文华给600斤保底,如果帮着干活,每天还能领20多元工钱。这样的好事对于村民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很多村民不信,等到稻子收割完,陈文华全部兑现的承诺,村民这才纷纷把地交给他种。开始是30户,后来变60户,最后70多户,整个村也不过80多户人家。人们奔走相告,这个教授有点傻乎乎的,他一定亏。
2006年,陈文华又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花5万多块钱去买村里一栋破破烂烂的老房子。外头是黑不溜秋的,背后残破,里头就是几间木头房子,泥巴地。买下房子后,陈文华花了比房价高很多的钱来改造,但外面看上去没一点效果,还是破破烂烂的。
陈文华和村民在村里明清古道拆与不拆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村民们希望修水泥路,交通方便;陈文华却耐心地告诉村民,明清古道是个历史文物,村里要开发旅游一定要保持原生态,要保存古村落、古道、高山流水、古树参天……他触犯了众怒。
在村民们看来,陈文华净干“傻事”,可陈文华心里有杆秤――“傻事”都是日后赚大钱的“杀手锏”。
古村“尽带黄金甲”
众人争抢黄菊花
陈文华看上上晓起村是在2004年春天。他应邀到婺源县参加一个茶文化论坛,在上晓起村村口的一座老房子,陈文华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让他激动不已的宝贝。“我搞考古出身,根据古农书记载,元朝的时候江西山区曾经有过用木头做的一种九转连磨来加工茶叶,没想到600年以后,这山区里头还有这个东西。”这就是个活化石。兴奋劲儿还没过去,眼前又呈现出一派古朴幽静的景色――四百多年的古樟树弯到水面上,碧绿塘水潺潺流,青山古树,加上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美极了。
陈文华突然心里一动:干脆自己来保护这个有特殊价值的宝贝。这里离黄山很近,景色和历史如梦如幻,将来肯定大有前途。
朋友是茶商,每年都要收白菊花,光在黄山就要销售两万斤,全国销几十万斤,销路很好。上晓起离黄山很近,陈文华买来白菊花苗种到地里,但五月中下旬江西是雨季,连下20多天的雨,菊花全淹死了。
幸运的是,当时陈文华还买了一些黄菊花苗,长得特别好。陈文华烘干了黄菊,没想到口感非常好,不仅清香金黄,而且被水泡开后竟能如原花一样绽放在茶杯里,极具观赏性。陈文华把黄菊花都送给了开茶楼的朋友,几天过后,朋友就打来电话,“有多少要多少。”
朋友的话给了陈文华极大的鼓舞,把白菊花的地里全部改种黄菊花,而且总结了在种植管理上的经验教训,到了秋天,陈文华真正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陈文华决定只做精品菊花,严格限制鲜花的采摘数量。整整十一月一个月是菊花盛开的时候,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就是黄菊花。普通菊花最多也不过100元一斤,但陈文华居然卖5000元,这么贵能卖出去吗?当然,而且供不应求。陈文华只选这样的黄菊花――体积大,花型好,能够成球状,泡起来开水一冲,在杯里翻滚像绣球似的,非常好看。一朵5元钱,一斤大概是1000朵。商家把它带到北京去,竟然可以卖到360多元一朵。
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有很高的药效,长期饮用能增强人体品质。
干“傻事”换来了村民的信任,村里人对陈文华承诺的东西都毫不怀疑。整地、采花、烘干等工序,都做得井井有条。他请来烘焙师,组织村里留守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闲时一天发40块钱工资,忙时一天发60-80块钱工资,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