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汕第一亲人”百年浮沉
一封薄薄的信件,连接了天涯羁旅的海外游子和故土亲朋。一个多世纪以来,侨批以它独特的魅力,推动和促进了潮汕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批一封,银二元”。
下“南洋”谋生的人顺利抵达后,还未赚钱,就先写几句话和两元钱一起寄回老家报平安。“批”在闽南语中指信件,潮汕地区多华侨,最原始的华侨与故乡交往就是通过一艘番船传递信件与资金。清朝时期,国家金融及邮局体系尚未建立,通讯手段又极其匮乏,侨批承担了跨国金融与国际邮传的职能。据说,这也是邮局的雏形。
广东揭阳的魏启峰批局成立于清朝末年,历经清朝、民国及新中国三个时代,它的兴衰见证着潮汕人文社会的变迁,也见证着国际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
诚信经营得贵人相助
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在揭阳梅兜村的40岁夏布小商贩魏福罗在一次交易中结识了同岁的澄海人黄松亭,他与魏氏家族的一生就此改变。
黄松亭是汕头森峰批馆老板,兼营布匹生意,魏福罗就是其供货商之一。一次给黄松亭送来夏布后,魏福罗发现黄松亭多给了50银元。第二次送货时,魏福罗执意要把这笔钱还给黄松亭,因此得到黄松亭的赏识。
随着森峰批馆业务的快速扩张,黄松亭亟需在离汕头不远的揭阳开设分批点。侨批是与钱打交道的行当,诚信老实的魏福罗成为黄松亭认定的最合适人选。两人的合作水到渠成。魏福罗协助黄松亭的批馆在揭阳开展分批业务,而黄松亭则收购魏福罗的夏布,解决他的销路。
光绪5年(1879年),魏福罗和黄松亭合资成立揭阳森峰启记,全权代理森锋批馆的揭阳业务,魏福罗出任掌柜。这就是魏启峰批局的前身。15年后,60岁的魏福罗退居二线,其34岁的儿子魏履巧出任批局司理。
魏履巧上任不久,黄松亭便出让部分股权以馈谢魏氏父子的苦功,森峰启记易名为启峰森记,随后黄又以“吾年事已高, 力不从心”为由转让全部股份。至此,启峰森记转为魏家的独资经营。
1909年,启峰森记正式把招牌变为后来鼎鼎大名的魏启峰批局,3年后,魏履巧的三儿子魏启和接任。魏启和是魏家第三代传人,魏家后人尊称他为“三老叔”。在他的带领下,魏启峰批局在海外成立了收批点,并建立了外币汇兑的渠道,批局的发展达到顶峰。
在这个时期,魏启峰批局发行了独一无二的三联银单,收款人凭单随到随兑,大大简化了以前分批人每次带着几大麻袋的批信与汇款下乡的流程,也提高了安全性。由于魏启峰批局的信誉保证,银单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代替等值货币,这减少了进出口贸易币种汇兑的麻烦,也使魏启峰批局部分承担了银行的角色。
对于广东农村而言,“起厝”(编注:盖房子)最能彰显家族实力。1936年,魏启和在梅兜村兴建了数百平方米的家宅大院“四维里”,“四维”即是繁体的“罗”字,以此瞻仰先人魏福罗。魏家也进入黄金时期,成为揭阳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抗战前后的“第一亲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抗战前期,汕头、潮州先后沦陷,侨批的海上汇路也被日本阻断。魏启峰批局只能在陆路上不断寻找突破日本封锁线的办法。
1939年前后,批局在香港创立启峰三益批局及榕记号,把香港作为东南亚到潮汕地区的中转站,但这个汇路很快随着香港沦陷而夭折。
1942年,魏启峰批局摸索出抗战时期极为重要的一条汇路――东兴汇路,这条汇路经由安南到广西东兴镇,通过中国银行汇往广东省兴宁县(东、兴两地均为国统区),再辗转丰顺、汤坑、玉湖一线往揭阳榕城寄送侨批。
据统计,当时经东兴汇路汇往潮汕地区的侨汇,每月在越币1000万以上,其中70%以上由魏启峰批局负责。这条汇路坚持了近两年时间,广西南宁沦陷后被迫中断。
潮汕地区有40%?50%的人口依靠华侨汇款生存,侨批中断就相当于给侨眷断粮。当时,构成侨批的目录、信件以及汇款三部分是分开寄的,其中汇款最难突破封锁,因此会比目录与信件晚到,短则数天,长则一个多月。一般情况下,批局在收到汇款后才会将三者一并交给收批人。为解侨眷的燃眉之急,魏启和毅然决定只要目录一到,批局就先行垫付汇款给收批人,这也让魏启和批局建立了威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得到消息后,魏启峰批局的林干臣立即启程,徒步12天赶赴香港,然后乘盟军飞机抵达暹罗(泰国的旧称),海外华侨也因此拿到了宝贵的家书和回批。由于林干臣是抗战胜利后第一个来自潮汕故乡的亲人,他与魏启峰批局也被称为“潮汕第一亲人”。
“潮汕第一亲人”的美名很快传开,魏启峰批局也打响了金字招牌。抗战结束后的前三年,魏启峰批局的侨汇年总额占全潮汕地区50%,被誉为“潮汕第二邮局”。分批人员也扩充到了近70个,占全潮汕地区分批人10%以上。
据当时承担分批工作的魏茂森介绍,当时的外部局势开始稳定,侨批开始走邮局的官方渠道,而不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