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物质 概述: 人体由多种元素构成。人体元素的种类大体和地球表面的元素相一致。已经发现有20多种元素参与构成人体组织,是维持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所必需的。无机盐占人体重量约5%。统称为矿物质。 矿物质有常量和微量之分,也叫宏量和痕量之分。人体需要量多的矿物质叫常量元素,需要量少的矿物质叫微量元素。 但需要量的多少并不与其重要性成正比,每一种都是同等的重要。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有15种。必需常量元素有钙、镁、磷、钠、钾、硫、氯等7种,必需微量元素有锌、硒、铁、铜、碘、钻、钥、铬等8种。 必需概念?(与以前讲的必需AA一样) 含钙丰富的食物(mg/100g) 8.2.3 镁( Magnesium ) (1)概述 人体内含镁约20-28g,3/5存在于骨骼,2/5存在于肌肉和软骨组织 镁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细胞外不超过1% 镁在红细胞及血浆中主要以结合镁(32%)、游离镁(55%)和镁盐(13%)三种形式存在 (2)镁的吸收代谢 吸收部位:以空肠末端与回肠为主。摄入的镁有30%-50%在小肠被吸收 吸收方式:被动扩散+主动运输 影响吸收的因素 膳食中Mg的摄入量 膳食成分 饮水量 (2)镁的吸收代谢 经肾脏以尿液排出,未被吸收的以粪便排出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醇,可调节肾脏排泄镁的作用 (3) 镁的生理功能 多种酶的激活剂 磷酸转移酶和水解肽酶系 Na+-K+-ATP酶 Ca+-ATP酶 促进骨骼生长 体内镁以磷酸盐、碳酸盐的形式参与构成骨牙 在镁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可引起低血钙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3) 镁的生理功能 维护胃肠道功能(利胆、导泻、抗毒) 调节心血管功能 Mg充足,促使cAMP生成增多,引起血管扩张 Mg缺乏,血管紧张肽和血管收缩因子增加,引起动脉骤然收缩 对激素的作用(甲状旁腺激素) (4)镁的缺乏 Mg 的缺乏对机体的影响 对Ca代谢的影响 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 对骨骼的影响 其他 (5)镁与其它矿物元素的关系 镁与钙使神经肌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相同 镁的吸收和钙、磷的吸收相互影响 镁缺乏会导致细胞内缺钾 (6)镁的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食物来源 植物食品:花生、芝麻、大豆、全谷、绿叶蔬菜 动物食品:一般含较少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锌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七)锌的食物来源 极好来源 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 丰富来源 干果类、谷类胚芽、麦麬 良好来源 干酪、虾、燕麦、花生酱、花生 微量来源 一般植物性食物、奶制品 碘 Iodine,I 概述 生理功能 缺乏与过多 膳食参考摄入量 食物来源 (一)碘在体内的分布 甲状腺 其他组织 唾液腺、乳腺、 生殖腺、胃粘膜 (二)碘的生理功能 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碘+酪氨酸 甲状腺激素(T3) 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生能量 垂体支持作用 促进体格发育 脑发育 脑发育临界期(妊娠开始至生后2岁) (三)碘的来源 食物 80~90% 包括无机碘、有机碘 以无机碘形式吸收,几乎全部被吸收 胃肠道内钙、氟、镁阻碍碘的吸收 饮水 10~20% 空气 5% (四)碘的排出 尿碘 80%以上 无机碘 90% 有机碘 10% 粪碘 10% 有机碘 肺、皮肤、乳汁 (五)碘缺乏 缺碘的程度(轻、中、重) 缺碘时机体所处发育时期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儿童期 成年期 机体的代偿适应能力 胎儿期碘缺乏 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出生后死亡率高 神经运动功能发育落后 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 克汀病(呆小症):因孕妇缺碘致胎儿生长发育障碍,病人面容发育差,面容愚笨,反应迟钝,头大,鼻梁下陷,两眉间短宽,舌厚而大,常外伸,流涎。 神经型——神经肌肉系统、认知能力损伤 黏液水肿型——水肿、侏儒、智力落后 磷 Phosphorus, P 分布 生理功能 吸收与代谢 膳食参考摄入量 食物来源 (一)磷的分布 P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 成人体内约含600~900g,约1%BW 主要存在形式:羟磷灰石 人体磷的分布 (二)磷的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牙齿和软组织成分 参与能量代谢的储存和释放 参与酶的组成 参与物质代谢 调节酸碱平衡 (三)磷的吸收与排泄 吸收 部位:小肠为主,60~70% 形式:无机磷酸盐 影响吸收的因素 促进:Vit D、合理的钙磷比例 抑制:膳食中植酸、钙、镁、铝、铁等 排泄 部位:肾 调节:甲状旁腺素调节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看图写话习作指导及看图资源分解.ppt
- 看图写话——小白兔种白菜分解.ppt
- 矿物学课件3分解.ppt
- 看完就懂开车了分解.doc
- 看月亮(完美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分解.ppt
- 第2章玻璃的原料详解.ppt
-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详解.ppt
- 经济新常态下几个热点问题分解.ppt
- 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分解.doc
- 第2章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分析详解.ppt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