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2011324-新.pptVIP

第四讲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2011324-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学习: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学习是刺激替代的过程。 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 (巴甫洛夫——华生) 1、发现学习理论(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布鲁纳) 主要特征 强调:学习过程 直觉思维 内在动机 信息提取 生物教育中的错误概念 皮亚杰研究表明,儿童关于生命概念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 最小年龄段(3-7岁):生命是能动的或有用的东西,如有响声的玩具; 7-8岁段:把运动作为生命的特征,如汽车; 9-11岁段:把自发运动作为生命特征,如河流、太阳; 大年龄段(11-12岁):认为生命就是植物和动物。 以下列举新西兰、英国、美国、原苏联和我国台湾地区有关研究中学生生物错误概念的各种表现 关于呼吸作用的错误概念:⑴呼吸作用在肺进行。⑵缺氧时就没有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⑶呼吸作用等于呼吸。⑷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⑸植物呼吸时用掉二氧化碳制造氧气。⑹有些生物体只在某些时候呼吸。⑺不需其他构造的协助,肺就能自行收缩或膨胀。⑻有些动物,尤其是无脊椎动物,不进行呼吸作用。⑼动物进行有氧呼吸,植物进行无氧呼吸。⑽呼吸作用和出汗一样,是通过皮肤进行的。⑾呼吸作用只在消化系统进行。⑿呼吸作用即是将氧转化为二氧化碳。⒀植物由光合作用取得能量。⒁植物只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⒂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 关于演化的产生,学生有几种常见的解释: 个体需要某种特质,所以演化;用进废退;由于产生突变,使其存活下来;由于产生适应,所以存活下来;生活在雪地的动物,生出白毛;由于有变异,在经过竞争后,适者存活下来。 学生对人体的概念通常表现为不清楚人体内的器官有哪些,器官的大小、形状、位置和功能等方面的错误概念则表现为:心脏的形状常画成心型;肺常画得较实际为小,认为空气只是进出口腔和鼻腔,不知道空气在体内会产生改变,不知道为什么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部分;胃常画得较低、较大,肠与肾则常被忽略或错位等。 关于心跳和呼吸的各种理解: 心跳加快、呼吸加速,是因为运动;血液可以携带能量至全身或某处的肌肉;血液需要消耗更多氧气;身体或肺需要更多空气或氧气。 关于体温恒定性的概念: 认为生病才会使体温改变;认为体温改变是因为没有运动;认为流汗把热散出体外,所以体温不改变;因为血液、血管的作用,所以体温不改变;体温会随大气压力而改变;空气由皮肤的小孔散出所以体温不改变。 关于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种理解: 画食物网时,学生的一些相关错误概念:认为动物的食性是受其居住环境的影响;学生能辨识一些常见动物间的食性关系,画其中一食物链时的情况有:①若是由生产者开始画,可能画对。②能分辨何者是捕食者,何者是被捕食者,但常从捕食者先画。③常因次序错误而犯错;认为体型大且凶恶的动物是肉食动物,体型小且无抵抗力者是草食动物。 三、概念转变理论(conceptual chang theory) 目的:试图理解和解释学习者的先前概念(prior-concept)(正确或错误、完整或不完整)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scientific concept)的。 Conceptual change model(CCM) 1982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教育系的鄱斯纳等四位教授在《科学教育》杂志第66卷第2期上联名发表。 (一)概念转变理论及其发展 1、一个人原有的概念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dissatisfaction)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 新概念的合理性(plausibility) 新概念的有效性(fruitfulness) 2、“概念生态”(conceptual ecology):影响概念转变的个体的经验背景。 包括:*反例 *类比和比喻 *认识论信念 *行而上学的信念和观念 *其它领域的知识 *与新概念相对立的概念 3、科学教育界对该理论的批评、修正和发展。 (二)生物学教育中的错误概念(迷思概念)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