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除收养关系案例3篇
解除收养关系案例3篇
篇一:解除收养关系案例
案例:万大宝和郁阿芳是一对年逾五旬的夫妇。早在二十多年前,正值生育年龄的这对夫妻,被医生确诊其中的一方不能生育。这意味着他们将永远不能有自己的孩子,虽然如此,但他们的感情依然情深意笃。为了使这个家庭增添一点热闹气氛,为了使自己将来老有所养,这对夫妻决定抱养一孩子。经四处打听,在1984年那年,他们终于在如皋抱养到了一个二岁的男孩。
男孩虽然是抱养来的,但万大宝和郁阿芳却视如己出,把他当作掌上明珠,并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万杰。万大宝夫妇整天盼望儿子万杰早点长大成人。然而,虽然万大宝夫妇俩平时熬吃省用,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他,万杰却似乎生就一副反骨,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和养父母的感情非常冷漠。万杰高中毕业后,父母为他寻找工作,但万杰整天不务正业,还经常与养父母争吵。更气人的是,近几年来,养父母身体不好,几次住院。在他俩生病期间,儿子竟亦不闻不问。2005年初,万杰见养父母经常身体不好,生怕连累自己,便干脆离家出走,后又杳无音信。直至三年后才回家。回家后的万杰虽然和养父母同住一室,却是行同陌人。养父母几次想讨好儿子,却均无济于事。双方关系不断恶化。
和养子相处二十多年,尽管夫妇俩平时对养子倾其所能,给予无微不至地关爱,却招来无数次的白眼,万大宝夫妇终于觉得他们活得太累了。他们认为:儿子今年已经26岁了,我们的养育之恩,已经很对得过他了。还是和他断绝这层关系吧。于是,他们一纸诉状告诸法庭。要求解除和万杰的收养关系。
海门市法院公开审理这起解除收养关系纠纷案。法庭经审理认为:本案原、被告在收养法实施前已形成事实上的收养关系,两原告含辛茹苦将被告抚养成人,被告理应知恩图报,孝顺两原告。随着养父母年纪逐年增大,经济上能够自给时,更应当给予养父母精神上的慰藉。由于被告不务正业,还经常与原告争吵,背离了两原告的良好初衷。现双方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两原告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万杰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应诉,视为放弃对原告举证质证的权利,本院依法缺席判决:
解除原告万大宝、郁阿芳与被告万杰的收养关系。
看了这起案件,笔者不禁有些纳闷:万大宝夫妇把万杰养大成人,养子万杰只有承担赡养的义务,这义务是法定的。那么,万大宝夫妇为何放弃自己的权利主张,而请求解除收养关系呢?我想,这岂不太便宜了养子呢。
篇二:解除收养关系的案例
案例:
1995年3月,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达成协议,由被告收养原告六岁的孩子小刚,原告为此而向被告一次性支付5万元费用。合同中还规定,任何一方违反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该收养协议成立以后,在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登记手续。一年后小孩上学,在校期间比较顽皮,经常与同学打架,并将一同班同学眼睛打伤,被告为此向受害人支付了医药费10万元。被告遂以该孩子顽皮为由提出解除收养关系。原告拒不接受,后因考虑孩子已无法与被告共同生活,故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要求被告退还5万元费用,并承担违约责任。被告提出,其已经为小孩殴打他人支付了10万元,不能再向原告返还财产。
分析:
本案是一个有关解除收养关系的纠纷,首先先来了解什么是收养。所谓收养,是指公民领养他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依法创设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由于收养涉及到家庭伦理秩序,我国法律对收养规定了一定的条件。就本案而言,该收养协议成立以后,也在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登记手续,被收养人、收养人以及送养人都符合有关法定条件。然而,送养人与收养人之间就收养一事达成了一个书面协议,该协议在法律上是否有效?我国《收养法》第15条明确规定:“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收养关系本身并非是一个合同关系,但当事人可以就有关收养的一些事项通过合同加以约定。该协议一旦成立,仍然是合法有效的。
尽管收养关系当事人可以订立收养协议,但该协议是否能够受到合同法的保护?我国《合同法》第2条第2款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尽管收养人与送养人之间必须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有关收养的协议,应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但该协议只是收养成立的条件,但在性质上并不是民事合同。收养行为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的自身特征,它是一种依法变更亲子关系、移转亲子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身份法上的行为,具有法定的拟制效力和解销效力。1因此收养关系不适用合同法,而适用于特别法调整,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收养关系不是一种单独的财产关系,而是一种具有很强人身性质的民事行为。收养是产生拟制血亲关系的法律行为,养父母与养子女通过收养建立了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份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一旦建立收养关系,这就形成一种等同于血缘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