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外交思想论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鸿章外交思想论纲

李鸿章外交思想论纲 2009年03月15日 19:03书摘【大 中 小】?【打印】 共有评论7条 相关标签: [李鸿章] 作为一个活跃在近代国际舞台近四十年的弱国外交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无疑是相当复杂和十分丰富的,实非“投降”、“卖国”一类的贬词所能涵盖。在长期主持对外交涉事务过程中,李鸿章始终以1861年恭亲王奕沂等人奏准成为清政府对外关系最高原则“按照条约,不能稍有侵越,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縻”(《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1.页18。)为指导,并广泛吸收和发展了曾国藩、郭嵩焘等人阐述的“诚信”、“循理”外交思想的合理因素,努力将传统的儒家“和戎”思想应用于近代对外事务,力图寻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保证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由于传统的儒家“交邻”之术与近代外交理论格格不入,这就使得李鸿章的外交实践成效甚微。但他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为寻求中国平等独立地位所作的理论探索及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很多方面却具有开拓性,并值得我们借鉴。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内政外交紧密地联系起来。无论他在早期提出“委曲周旋,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1.页26。),或是晚期提出“外须和戎,内要变法”(《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19.页43。)的主张,都渗透了这样一种基本观点,那就是:“外交之道与自强之谋相为表里。”(《李集》.《奏稿》.卷25.页23。)其寓意很清楚:第一,内政是外交的基础,一个制度健全、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和实力鼎盛的国家,才有可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第二,外交是内政的延长,一国政府之所以能够经常性地与其他国家保持联系,并从其他国家的进步实况获得借鉴,或将不利的国际形势转变为有利的局面,缔结商约,发展贸易,都有赖于运用灵活而结构健全的外交。 李鸿章的“外交内政表里论”,是建筑在他对“西势东渐”局面的较为清醒的认识上。 抵沪之初,李鸿章对西方参战的政治后果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特别怀疑西人对上海、宁波两地怀有领土野心。1862年,他曾多次致函曾国藩和左宗棠,谈及他的焦虑。8月14日,他函告曾国藩:“……其实沪城内外各事,实皆系洋人主持,惟所欲为,不过关税捐厘仍为华官收放耳。鸿章前复总理(衙门)公函云:‘难保无他日占据’,果有是说,全在中朝衡夺,履霜坚冰,殊为隐患。”(《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1.页46。)10月1日,他谈到英法联军驻防宁波的情况:“该城两面滨江,洋船甚多,城内全靠西兵,当能自存,惟后患则不可思议。”他竭力主张让左宗棠“速分一将二三千人前去,徐图挽救,庶粤人(太平军)可尽去,洋人之权可渐分,此城终不致竟为异域耳。”(《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2.页3(参郑1,页44)。)随着与洋人交往的增多。李鸿章逐渐认识到,西人来华,意在谋取商业利益,并不在于直接的领土占领。(根据史学家刘广京的研究.李鸿章至少在同治二年春就有此种认识.参见刘广京:《儒家爱国者》 (Liu kuang—ching,The confucian Patriot and Pagmatist:Li Hong—chang’s Formatic Year。1826~1866),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第30卷(1970).第30页。)但他同时亦认为,“若辈贪利狡猾,究其国之君臣未有占我土地之意,仍视我兵将之强弱为向背。”(《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3.页34。)“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3.页13。) 既然西方在中国的作用和地位,完全“视我兵将之强弱为向背”,那么,要把握上海等地战局的主动权,在李鸿章看来,首先的一条,就是要维护淮军的独立性,“未便……以中国之兵听外国之令,”在战守攻防,尽可能独当一面,“不与外国人搀杂”。抵沪不久,李鸿章就设立了自己的防区和防线,“鸿章所带水陆各军,专防一线,专剿一路”,“无论军事如何紧急,鸿章却未求他出队帮忙,渠固不可无技心,陆路迎敌交仗,断非洋兵所宜,鸿章亦不敢求他,既输下气,且长骄志。”(《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1.页24、15、29、25。)面对洋兵精良的装备,李鸿章敢于坦率地承认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2.页47。)“随队学其临敌之整齐静肃,枪炮之施放准则,亦得切磋观感之益,”(《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卷1.页20。)在短时期内,“尽

文档评论(0)

cwh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