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晋江第一中学.ppt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晋江第一中学.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晋江第一中学

*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有两层含义,一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二指封建主义专制统治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过程。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 经济近代化 大机器生产 自然经济 清帝 溥仪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国 政治制度近代化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一、断发易服 二、报刊与电影 三、移风易俗 时代缩影:从溥仪的照片看近代服饰的变迁 1、近代服饰变化 一、断发易服 民间服饰——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 官制服饰——新式军服、警服 晚清 民国 人们可以选择和设计自己喜欢的服饰 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 官定服饰的变革 清政府改革前的军服 改革后的西式军服 [思考]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代服饰发生了变革? ① 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② 迫于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改革。 ③ 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这种法令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使新服饰得以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 清代一品文官的标识:仙鹤 清代二品文官的标识:锦鸡 孙中山 百姓着中山装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断发” 民国政府 1910年清政府 戊戌维新期间 同治、光绪年间 结果 概况 时间 中国留学生“改装去辫” 政府禁止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服改元” 因变法失败未实现 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 影响不大 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 彻底革除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结辫)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去掉的。 ?? ???????????????????????????——选自《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剪辫的原因: ●中西交流的频繁,外国人讥笑中国的蓄辫风俗。 ●辫子这种发式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新式练兵之法和大机器生产)。 ● 蓄辫不符合卫生习惯。 ● 反清革命兴起,辫子成为汉族屈从满族、臣民奴于君上的标志,即剪辫成清末反清革命的体现。 剪辫后的溥仪 新时尚发型 (2)、不缠足运动 三 寸 金 莲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 (2)、不缠足运动 维新派人士 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处 1840年前后,外国传教士 屡禁不止 清政府 结 果 措 施 组 织 下令废除缠足 成效不大 女权运动 康有为在广东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康氏兄弟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 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一时间不缠足蔚然成风 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学生(右一为林徽因,左为她的表姐们) 电影演员阮玲玉 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 (3)不缠足运动是反封建思想与追求男女平等的反映。 [探究] 二、报刊与电影 知识卡片: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最古老的报纸是唐朝的“邸报”,内容是朝政动态,读者是官员,大部分为手抄,已初步具有传播新闻的功能。 1、近代中国报刊业 (1)发展 1815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1872年: 维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民众有了新闻观念 《申报》 1894年《点石斋画报》 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内容 (2)民众喜好:四大小说期刊 (3)读报组织 :阅报总会、阅读公报会 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放映电影: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中国人第一次拍摄影片:《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