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江苏天淮钢管有限公司Φ508无缝钢管项目主体工艺设施及部分配套公辅设施(Ⅱ标段)工程项目承包合同;
(2)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所编制的江苏天淮钢管有限公司Φ508无缝钢管项目热处理区设计文件;
(3)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天淮钢管有限公司油井管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
(5)国家、地方有关质量、安全、环境等法律法规文件;
(6)国家、地方现行的施工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
(7)我公司从事类似工程施工的经验;
(8)公司发布的企业施工技术标准、工法;
(9)公司编制的《江苏天淮钢管有限公司Φ508无缝钢管项目主体工艺设施及部分配套公辅设施(Ⅱ标段)工程投标技术文件》。
1.2主要施工技术规范与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1998)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1999)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T-2009)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1999)
(8)《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江苏天淮φ508无缝钢管工程热处理区位于主厂房G-J跨17-27线之间,深基坑作业范围主要包含热处理区水淬火蓄水池及泵房、回火炉及淬火炉。其中水淬火蓄水池及泵房位于厂房GH跨22-24线之间,基底标高达-7.300m 、-5.600m (厂房±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500m);回火炉及淬火炉基础位于厂房HJ、GH跨26线之间,局部基底标高达-8.250m、-10.050m,属于深基坑作业。
2.2工程环境及难点
(1)水淬火蓄水池位置紧靠热处理电气室,距厂房JG23、柱基础边仅1.8m,蓄水池底标高为-7.200m,JG23柱基础底标高为-6.500m,即蓄水池底标高较JG23柱基础底标高深800mm。此处深基坑开挖对电气室及厂房柱基础结构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支挡措施,以防止由于基坑开挖造成柱基础的倾斜。
(2)淬火炉基础局部位置位于厂房JG26柱基础大放脚之上,且淬火炉基础靠JG26柱基础侧底标高为-8.250m,较JG26柱基础深750mm,此处深基坑开挖需采取支护措施
(3)回火炉、淬火炉烟道需穿过厂房27线山墙墙皮柱至室外烟囱,此部分柱基础影响基础开挖,需妥善处理。
(4)该区域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基坑开挖前,基坑范围内应设若干降水井,降水深度控制在基坑坑底2.0米以下,并要考虑基坑降水对周围构筑物的影响,防止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与偏移。
(5)热处理区蓄水池、烟囱、冲渣沟等超深基础同时开工,现场场地狭小,如何协调,互不干扰,是本工程的难点。
2.3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江苏钢管有限公司油井管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表明,该区域土层较杂乱,根据土层岩性、成因、时代、分布、埋藏条件,结合物理力学指标及静力触探指标,将区域地处40.0m深度范围内土层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土层分布描述如下(厂房±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500m):
1层:填土(Q4ml)。灰黄或暗黄色,以粉土为主,上部夹植物根茎,场地西南角处夹有建筑垃圾。层厚0.20~3.40m,层底标高7.00~10.75m。
2层:粉土(Q4al)。黄色,灰黄色,稍密~中密状,偶夹粉质粘土薄层,局部含有机质,无光泽,摇震反应中等~迅速,干强度及韧性低。层厚0.50~3.60m,层底标高6.49~9.35m。
3层:淤泥质粘土(Q4al)。灰色或灰黑色。流塑状,有机质含量较高,局部偶见白色螺壳及腐殖质。稍有~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高。层厚0.30~3.20m,层底标高4.53~8.95m。
4层:粘土(Q4al)。按其强度将其分为2个亚层。
4-1层:粘土。灰色,灰绿色,灰黄或暗黄色,软塑~可塑状。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层厚0.30~4.20m,层底标高2.35~7.83m。
4-2层:粘土。灰黄或暗黄色夹青灰色,硬塑状。混铁锰结核,局部夹礓结石。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层厚0.50~5.40m,层底标高0.71~4.6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