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衛生学重点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版衛生学重点总结

卫生学 绪论 卫生学 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环境的定义和分类 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 1,生物因素 2,化学因素 3,物理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 生物富集作用 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放大作用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此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人与环境的适应性 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公害 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环境污染物 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1,生产性污染 2,生活性污染 3,其他污染 致死剂量 毒物使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剂量,称致死剂量。包括: 1,绝对致死剂量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如再降低剂量,即有存活者。 2,最小致死剂量 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最大非致死剂量) 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高于此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4,半数致死剂量(致死中量) 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LD50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值就越小。 阈值 指一种物质使机体产生某种效应的最低剂量或暴露浓度,即低于该剂量或暴露浓度就观察不到或预计不会发生某种效应。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 2,多样性 3,复杂性 4,长期性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3,致癌作用 4,遗传毒性 5,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1,公害病 公害病是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2,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3,传染病 是由病原生物引起,可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一类疾病。 4,食源性疾病 是指通过摄取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1,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 2,剂量或强度 3,暴露时间 4,环境因素 5,个体易感性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第一节 空气 紫外线 紫外线辐射可分为三段: A段(UVA)波长320nm到400nm,也称为长波紫外线 B段(UVB)波长290nm到320nm,也称为中波紫外线 C段(UVC)波长200nm到290nm,也称为短波紫外线 短波紫外线在大气圈平流层几乎都被臭氧层吸收,中波紫外线被吸收90%或以上,长波紫外线则可全部穿透大气层而抵达地表。因此,太阳紫外辐射中的长波和中波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适量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对机体的有益健康效应主要是可生成维生素D。对大多数人来说,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适量暴露于中波紫外辐射,仅少量(小于10%)来源于膳食。由于太阳紫外线辐射能破坏多余的维生素D3,因此暴露阳光过多不会引起维生素D中毒。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且暴露太昂紫外线辐射不足时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这可增加佝偻病、骨软化症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过量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肤与眼睛损害,并可抑制免疫功能。 太阳紫外线辐射的适量暴露对人体有益,过量暴露则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因此既要适量暴露于阳光,预防维生素D缺乏,还要预防过量暴露于阳光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红外线 红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基础是热效应,故又称热射线。 机体通过皮肤吸收红外线,使照射部分或全身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引起温度升高,加速组织内各种物理和

文档评论(0)

cv7c8hj6b4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