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概述报告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 1、保障对象的全民性 社会救助是面向贫困者而设立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针对社会的劳动者及其家属而提供的;社会福利则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用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其保障对象具有全民性和无选择性。 2、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社会福利是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为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而举办的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津贴、社区服务等等,而且这些福利是由国家或社会免费或优惠提供的。因此社会福利有“社会工资”的美称,特别是在英国及北欧福利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保障型制度下,社会福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一般来说,社会福利的享受条件限制极少,最多是规定对该国或该团体的成员而设立。而社会救助的享受条件是享受人自己提出申请且要经过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在确认其生活状况低于社会贫困线后,才有资格享受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的享受条件是先参保且满一定的期限,达到一定的年龄或其他规定条件后,方能得到保险给付,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保险中基本对等。 4、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社会救助对贫困程度愈大者,给予的救助愈多;社会保险则对投保者参保年限愈长或投保额愈多者,给予的保险金也愈多;社会福利一般来说对所有享受对象给予公平的福利待遇,无论贫富贵贱均是同一享受标准。所以说,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由低到高、梯度递进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保障项目。 四、社会福利体系 按福利项目的具体内容,分为教育福利、住房福利、个人生活福利、各种社会津贴等; 按享受福利的对象,分为妇婴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青少年福利和单位职工福利; 按福利的给付形式,分为货币形式、实物形式等; 按福利服务的形式,分为免费义务教育、免费职业培训、低费医疗救助、无息贷款、带薪休假等。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以城镇职工福利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分割、封闭运行的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和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1、职工集体福利 职工集体福利是以业缘关系为基础,为同系统、同行业、同单位职工及其亲属设立的福利设施及发放的福利津贴。其实施内容非常广泛,一般可分为三类: (1)以货币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如单位的书报费、交通补贴费、洗理费、老年人津贴、特种行业补贴等; (2)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如食堂、浴室、托儿所、幼儿园乃至小学、中学等; (3)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有阅览室、电影厅、体育馆、俱乐部等。 2、特殊社会福利 特殊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为无经济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社会群体服务的,通过集中收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生活供养、疾病康复和文化教育等福利服务。 3、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由街道、居委会向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资金保障会逐渐降为次要地位,而服务保障会提高到愈加重要的位置。 未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将是一个全面走向社会化的发展时期:职工集体福利的改革步伐将加快,小单位大社会式的全包全揽的职业福利格局将逐渐打破,单位福利社会(社区)化的新型福利框架正在建构;特殊社会福利事业将形成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还有个人共同承办的多元化发展局面。社区社会福利服务将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成为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主干。 第二节 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历程总结 世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发展历程 1、剩余型社会福利 最初的社会福利是针对穷人而提供的有限的慈善性质的物质援助,是“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剩余型社会福利。 时期:社会福利思想萌芽产生——1883-1889年德国三项社会保险立法。 典型:中国古代的先秦诸子百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罗马的奴隶阶级、原始基督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旧《济贫法》等。 2、制度型社会福利 时期:19世纪初——1941年 随着产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及美国的普遍完成,纺织、化学、采掘、机器制造等新兴部门的出现,传统的手工工场转向机器大生产,农村人口被迫大量流入城市,工伤、失业、疾病、老年生计等劳工问题日益尖锐,工人运动高涨。德国、英国、美国、新西兰等相继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使社会福利走上了制度化、立法化的道路。 典型:德国俾斯麦立法、英国费边社会主义、庇古和凯恩斯的理论,美国罗斯福新政等。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先后于1883年、1884年和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年、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