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3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3篇

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3篇 篇一: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 构建和谐家园——武穴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调查 2004年11月26日,武穴市大法寺镇步塘村口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群众聚集在这里庆祝实现了水泥路面垸垸通。正在宣传栏上张贴“捐资修路光荣榜”的村公益事业促进会会长吴松波高兴地说:“好戏还在后头呐!过几天,我们就筹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像步塘村一样,武穴今年有150个村成立了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占总村数的50%,全市11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 龙坪镇是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的发源地。今年4月,龙坪镇五里村胡胜垸几位老党员倡议召开村民大会,选出20名代表成立村公益事业建设议事会,自愿出资,专款专用。不到1个月,垸里农民和在村外创业的老板就筹资37。5万元,硬化了2500米垸场小路,修砌了600米池塘护岸,并将全垸分散养殖的生猪集中到新建的两个养殖小区,使垸里面貌焕然一新。胡胜垸的成功实践引起武穴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他们及时总结和宣传“胡胜现象”,大力推广其经验。全市各地纷纷效法成立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老板捐赠、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全市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武穴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依托各村老党员、老干部,通过村民推选成立公益事业议事会,并推荐人品好、实力强、税收贡献大、有号召力的民营企业家出任促进会会长、副会长。各乡镇严格按照不违反农村政策、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最想办的事情列成清单,提出方案,提交公益事业促进会审定、实施。 促进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当家作主办好自己的事。他们按照自觉自愿、不硬性摊派、不搞“一刀切”的原则接受群众捐款,受到村民普遍欢迎。梅川镇从政村一位五保老人听说垸里要修路,主动捐10元钱表示心意。花桥镇郭德元垸修路,一贫困户捐款100元,村民代表坚决不收,他就在工地上做了一个星期的义务工。 近几年来,武穴市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这些业主有着强烈的回报社会的愿望。龙坪镇以楚威日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先华为代表的30多名民营业主发出“龙坪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倡议,各位老板积极响应,一天就捐款18万元。陈先华说:“我们的发展靠的是党、政府和龙坪人民的支持,为修桥补路、改善环境、重塑龙坪形象出点钱是应尽的义务。” 促进会实行民主管理。一是民主产生工作机构,镇里的促进会和村组议事会均经民主推选产生。二是民主理财,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和审批制度,设立了专项资金账户,所有建设项目均经集体讨论决定,专项支出实行严格的评估、监理、验收。促进会、议事会成员参与公益事业建设都是义务劳动,不得领取一分钱报酬。“促进会的兴起,使武穴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大改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得以大丰富,农村干群关系实现大融合,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大促进。”谈及此,武穴市委书记陈楚珍喜不自禁。 据不完全统计,到11月底,武穴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自筹资金2。5亿元,共建成村垸水泥路350公里、绿化带3。5万平方米、提水泵站70座、沼气池2800口、水冲式公厕123座、养猪小区98处,新建村、垸文化活动室253个,组建各类农村文艺团体230个,新建篮球、足球、羽毛球场89处,评出“十星级文明户”12。5万户。 篇二: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分析 利用国际援助,推动脱贫致富 金寨县地处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安徽省西部边缘山区,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山场面积426万亩,占总面积的80%。全县现辖28个乡镇,424个行政村,总人口61.4万人。“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正是全县的地理特征。特殊的县情和历史的原因,导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少,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使金寨经济发展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收入水平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梅山、响洪甸两库周围和高寨山区的28万人,生活更艰难,具体有“八大”难,即吃粮难、饮水难、交通难、入学难、就医难、用电难、生产难、生活难。1994年人均收入达到772元,但仍有12万人生活仍很艰难,为温饱而劳作。 自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扶贫的贫困县之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民间国际组织合作促进会对金寨县早日摆脱贫困,开发山区经济给予积极帮助。从1990年至1995年,金寨县得到了德国米泽瑞组织、澳门天主教福利会援助资金2551043,地方配套资金1899500元,安排了6个项目。其中发展生产型项目4个,即面冲乡茶叶项目,燕子河乡妇女抽纱项目,汤山丝毯厂项目,花石乡牛羊养殖项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