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复习习题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2复习习题摘要

大分水岭 (4)分析澳大利亚河流、东部山地对小麦绵羊混合带的影响。(2分) 大 分 水 岭 达 令 河 墨 累 河 雨影区 山地雨影效应—— 东水西调 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灌溉是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墨累达令河缓解农牧缺水,且为东水西调提供有利条件。 (5)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小麦与绵羊混合带的区位因素。(4分) 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适宜 ③水源充足 (墨累、达令河) 社会经济条件 ①交通便利 ②科技发达 (机械化、水利工程) ③地广人稀 (大规模生产) 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 人口20多万 悉尼 是全国最大城市、最大工业中心、港口城市。 人口300多万 墨尔本 是第二大城市。 人口270多万 首都堪培拉 被誉为“花园城市”的堪培拉,是在一张白纸上绘成的画,绿地占市区面积一半以上。人口30万,国家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服务业发达。图为格里芬湖。 1788年澳大利亚建国以后,定都是墨尔本,悉尼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1901年澳大利亚殖民者决定成立联邦政府时,两个主要州府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议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在联邦政府中的地位,都想使自己的城市成为联邦政府的首都,争论十分激烈,而且久争不下。后来经过国会讨论,于1903年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效仿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的模式,在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之间新建一个城市作为首都。这样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堪培拉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澳大利亚首都的名称。 当年为建都一事,悉尼和墨尔本争得不可开交,联邦政府出了一则妙招,两个城市各选一匹快马向 两城市相互奔跑,墨尔本选了精干小伙加快马,日夜奔跑。而悉尼找了老翁骑瘦马,慢慢悠悠,最后在叫堪培拉的小镇碰了头,堪培拉毫无争议地成了首都,而悉尼 的妙招,成了距首都最近的城市。这个故事的真伪无从考证,但悉尼的妙招无疑棋高一筹。 悉尼歌剧院 1973年落成的乳白色大理石建筑悉尼歌剧院造型新颖奇特,犹如一组扬帆启航的船队,又如倒盖在海滩上的大贝壳,与周围的海景融为一体。 悉尼 1.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高—低”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高—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B c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率与迁移率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⑤为不同发展时期。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城市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率基本不变 B.人口出生率始终高于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增加 D.迁出人数始终大于迁入人数 4.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经济发展水平 C.宗教文化 D.人口自然增长率 C B 5.据报道,新疆每年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关于材料中提到的民工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流动 6.下列城市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攀枝花——矿产因素??B.桂??林——宗教因素 C.石家庄——交通因素??D.张家界——旅游因素 D B * 31.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结果表明,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相比,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下降,由2000年的1.07%下降到2010年的0.57%,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达700多万。阅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小题。 材料1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变化。 (1)根据材料1,可以判断我国人口突破10亿的时段是 ,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在 。(2分) 1964~1982年 1964~1982年 (2)材料2反映,0-14岁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采取了哪一措施?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