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温度铝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宽温度铝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精选]

【转载】??宽温度铝硬质阳极氧化工艺?   发表者:滕国耀 日期:2007-12-20 22:43:44 1 前言   常规的铝硫酸阳极氧化工艺,温度控制在21℃左右,工艺过程中的大量焦耳热致使电解液温度超过上限,加速了氧化膜的化学溶解,甚至得不到氧化膜,必须使用致冷设备强制降温。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投资,而且加大了电能的消耗,给一般中小型企业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国内外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添加镍盐,二羧酸,有机硅等以提高温度的上限[1]。李素琴等[2]在硫酸-草酸电解液中采用直流脉冲阳极氧化法在20~40℃的范围内获得了硬质(HV 540)铝阳极氧化膜。   本文仍采用硫酸-草酸电解液为基础,进行了有机组合添加剂的研究,采用普通直流电(10~12V)阳极氧化,在20~40℃得到了具有较高耐蚀性能和硬度的氧化膜,并研究了电解液成分、工艺规范对膜层性质的影响。 2 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采用工业铝片,电解液采用分析试剂和蒸馏水配制,阳极也采用铝片。   2.1 实验工艺流程   化学除油→流水洗→3%稀硝酸出光→阳极氧化→流水洗→热水封闭→水洗→干燥。   2.2 实验结果评价方法   2.2.1 耐蚀性测定   (1)常规点滴法:试液组成为重铬酸钾3g,盐酸(比重1.19)25mL,蒸馏水75mL。采用点滴法检验氧化膜的耐蚀性往往误差较大,仅作平行试样的横向比较。   (2)交流电解电流时间法:以试片、石墨电极和5%NaOH溶液组成电解池,施加10V 交流电压,进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测定。由于氧化膜的电阻大,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无电流,至氧化膜由于化学溶解而穿孔时,才有明显电流流过。随着时间的延长,电流不断增加,直到膜完全溶解,电流维持恒定。以接通电源至电流恒定之前的这段时间判定膜的耐蚀性能[3]。这种测试方法受外界条件和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相对精度也较高。用于确定最佳配方的工艺规范以及与普通氧化膜进行耐蚀性的对比。   2.2.2 显微硬度的测定   采用西德产NEOPHOT大型金相卧式显微镜和D32型显微硬度计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电解液成分的影响   3.1.1 草酸浓度的影响   电解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50g/L,采用点滴法测定不同草酸浓度时对氧化膜的影响如表1。   表1 不同草酸浓度时氧化膜的耐蚀性 ━━━━━━━━━━━━━━━━━━━━━━━━━━━━━━ 草酸(g/L)     0    5    10    15    20 ────────────────────────────── 耐点滴时间(min)  12   17    20    28    22 ━━━━━━━━━━━━━━━━━━━━━━━━━━━━━━ 根据实验结果,草酸浓度可取10~20g/L。   3.1.2 酸酸浓度的影响   比较草酸浓度保持15g/L时,硫酸浓度为100g/L、150g/L时的点滴时间分别为48min 和30min,将电解液中硫酸的浓度定为100g/L。   3.1.3 组合型添加剂浓度的影响   将电解液中的硫酸含量确定为100g/L,草酸为15g/L,并对多种有机酸进行分别单独添加和组合添加的大量实验,最后优选出较为理想的组合比例。该组合型添加剂不同浓度对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如表2,最佳浓度为20g/L。   表2 组合型添加剂浓度对耐蚀性的影响   ━━━━━━━━━━━━━━━━━━━━━━━━━━━━━━ 浓度(g/L)    0   10   20   30   40   50 ────────────────────────────── 耐蚀性(min)  45   55   65   60   58   50 ━━━━━━━━━━━━━━━━━━━━━━━━━━━━━━   综上所述,铝的阳极氧化液最佳配方为:   H2SO4   100g/L   草酸    15g/L   组合添加剂 20g/L   3.2 氧化工艺规范对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3.2.1 温度的影响   为了较精确地比较工艺规范各因素对膜耐蚀性的影响,以下采用交流电解电流-时间法进行比较,时间为秒(s)。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从20~40℃的区间内,氧化膜均具有相近的耐蚀性能,具体实验数据见表3。   表3 电流- 时间法比较不同温度下的耐蚀性 ━━━━━━━━━━━━━━━━━━━━━━━━━━━━━━ 温度(℃)   23    27   31    34    38   40 ────────────────────────────── 耐蚀性(S)  87    94   88    86    92   87 ━━━━━━━━━━━━━━━━━━━━━━━━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