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3讲辛亥革命》分析.ppt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3讲辛亥革命》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3讲辛亥革命》分析

解析 武昌起义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关心中国社会出路,并希望了解世界,从世界的变化中寻找中国的出路。《临时约法》在1912年3月颁布,虽然有影响,但时间较短,影响不大,排除B; 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间不对,排除C; D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A 课堂练习 4.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 课堂练习 解析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许多留日学生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儒家经典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思想武器。清政府派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留学日本,旨在影响其他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防止受革命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进行反清活动。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课堂练习 5.《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否则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 A.支持中国革命 B.反对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 D.认清了起义前景 课堂练习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泰晤士报》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中国革命,故排除A、B两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起义前景的认识,故排除D项。 从材料中对“革命”的认识及用“起义”代替“革命”,可知《泰晤士报》舆论导向谨慎,因此选C项。 答案 C 课堂练习 人教版 必修一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考点二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加剧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加剧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加剧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革命团体相继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加剧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革命团体相继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加剧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革命团体相继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一系列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加剧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革命团体相继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一系列武装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成立 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成立 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 京——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成立 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 京——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封建君主专制 被推翻。 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成立 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 京——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封建君主专制 被推翻。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规定国民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规定国民的权利 3.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 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规定国民的权利 3.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 阁制 直接目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规定国民的权利 3.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 阁制 直接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局限性: ⑴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 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 承认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局限性: ⑵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 和措施,反而以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