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模型与实证研究.doc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模型与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模型与实证研究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模型与实证研究 一、引言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渤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呼声日益高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对环渤海地区亦有相应表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表明的开发已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5省市再加上山西、河南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和河北、辽宁、山东3个省。5省市陆域面积51. 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 36%,其GDP总量已达到四万七千多亿元人民币,占去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多。年,五省市GDP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 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壮大。应对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资源导向”向“创新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本文接下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模型的建立;实证研究;结论与对策。 二、文献回顾 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特别是在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及利弊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周立群和祝茂(2004)针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尚存的问题,从体制上和基础设施以及产业聚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杨开21世纪国发展的刘坚持科学发展观促环渤海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区域合作回顾与展望陈宗胜马军海许颖悟国沿海地的梯度发展趋势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潜力臧学英陈震构建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开放开发新模式刘刚天津制造的重振与再造 (三)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演进模型 从演进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资源是演进的关键,但同时也需要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一个区域的资本存量,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可以用对时间求导数来表示,同时,还和区域的产出,储蓄率有关。在把区域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主体时,区域内的利率和区域外的利率大小不同,可以导致资本的流出与流入,还有区域内外的投资环境的差异也有同样的效果,为此,定义资本函数为:-----------------------------------------------------------(1) 其中:K:资本 S:储蓄率 y:产出 :区域外与区域内的利率差 :区域外与区域内投资环境系数差 一个区域的劳动力数量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也用导数来表示,还和区域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区域内外的工资差异和政府的政策有关,为此,定义劳动力函数为:----------------------------------------------------------------------(2) 其中:L:劳动力数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 :政府对劳动力的控制 :区域外与区域内的工资差异 区域的生产函数定义为:-------------------------------------------------------------------------(3) 其中:R:资源 α和 β:分别为产出对资本和劳动力的弹性系数 其中:m:资源的开发利用系数 在生产函数中,R表示资源,在“资源导向型”阶段,各种低级资源的存量既定,设为常数 R∈(0, 1),此时资源的开发利用系数m有三种情况: 第一:m∈[0, 1)表示低级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处于充沛的时期,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的高速增长时期。 第二:m = 1时,设定其为临界点,表示低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高速增长时期已过。 第三:m 1 时,低级资源已经没有开发利用的优势,低级资源对产出的“硬”约束已经突现,经济发展进入“投资导向型”发展阶段,如前文所叙述,这个阶段只是一个过渡阶段,面临着低级生产资源的耗尽,高级生产资源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此,要向“创新导向型”阶段发展。在m 1 时,低级资源已经没有开发利用的优势时,只有使 R 1 ,才能促进产出的增长,为此,只有发展高级生产资源来代替低级生产资源已经丧失的优势,增加资源 R 的存量,进入“创新导向”发展阶段。然后,将(3)代入(1)有: ---------------------------------(4) 设在不受 R 的影响下,区域的产出增长率定义为: -----------------------------------------------------------------------------(5) 其中k和分别是单位资本和劳动力对r 的贡献 是其他影响区域产出的因素,比如科技水平,管理,区域内的协调机制等。结合(3)和(5)可以得出: ------------------------------------------------(6) 对(2)加入环境对劳动力的最大承载量Lm,可以得出: --------

文档评论(0)

cwh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