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地形图测绘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地形图测绘详解

§8.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形图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1) 比例尺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2)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3) 地物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4) 地貌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5) 等高线的分类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6) 等高线特性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10) 典型地貌(四) 第十一章课堂讲授完毕 谢谢! 地物的表示方法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等高线平距 平距和坡度的关系 * 《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 * 《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系 屈漫利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manli 2011年8月28日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 Unit 8 Relief Map 第 八 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 ? ? 测量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 ? 经纬仪测绘法 ? 地形图的拼接、整饰、检查与验收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水平投影到水平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缩绘成图纸。 地形 地物 地貌 地形 图 缩绘 比例尺 1、地物: 房、路、桥、河、湖、……人工形成; 2、地貌: 山岭、洼地、河谷、平原、……,高低起伏、自然形成 3、比例尺: 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 平面图 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 地形图是工程设计人员在做工程设计之前应有的资料,根据地形图布置建筑物、道路、渠道、管网等 实地测出的水平距离为500m,绘到图上的长度1m 比例尺 1:500 实地测出的水平距离为1000m,绘到图上的长度1m 比例尺 1:1000 大比例尺:1∶200、1∶500、1∶1000,工程设计用图(小测区、人工测绘) 中比例尺:1∶2000、1∶5000,工程规划用图(小测区、人工测绘) 小比例尺:1∶10000、1∶50000、……基础图(大测区、航测) 分类 比例尺精度 地形图上0.1mm(由于人眼最小视角的限制, 正常眼睛的分辨能力通常认为是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 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1.0 0.5 0.2 0.1 0.05 比例尺精度(m) 1:10000 1:5000 1:2000 1:1000 1:500 比例尺 地物投影缩绘到图上,用符号表示。 比例符号:根据实际地物的大小,按比例尺缩绘于图上。 非比例符号:尺寸太小的地物,不能用比例符号表示,而用 一种形象符号表示,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 程碑等,仅表示其位置。 半比例符号(线形符号):对于一些带状延伸的地物,其横向 宽度不能按比例显示,可用一条与实际走向一致的线 条表示,如道路、小河、通信线及管道等。 注记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称为地物注 记。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去 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 地貌投影缩绘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 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貌,除能表示出地貌的形态外,还能反映出某地面点的平面 位置及高程和地面坡度等信息。 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 平距和地面坡度的关系:密陡疏缓 首曲线:按照测图前选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计曲线: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描绘的等高线。 间曲线:按1/2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助曲线:按1/4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假如等高距:1m,且等高线的范围:90~100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助曲线: 91、92、93、94、96、97、98、99 90、95、100 90.25、90.75、91.25、91.75。。。。。。。 90.5、91.5、92.5、93.5、94.5。。。。。。 等高性: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闭合性: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在图内闭合,就在图外闭合)。 非交性:除悬崖处外,等高线不能相交。 正交性:等高线与山谷线和山脊线正交。 密陡稀缓性:同一幅图内,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表示地面坡度越缓。 等高一线, 闭合成圈, 密陡疏缓, 正交山脊山谷线, 不相交不分叉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7) 典型地貌(一) 山 丘 盆 地 示坡线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8) 典型地貌(二) 山脊 山谷 山脊线 (分水线) 山谷线 (集水线)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续9) 典型地貌(三) 鞍 部 峭壁 悬崖 作业:《指南》作业十一 返回 返回 返回 * 《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