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原子结构详解
(1)公元前5世纪~19世纪,原子仅是一种哲学观点 氢光谱与经典物理学的尖锐矛盾,直到1913年玻尔(Bohr N H D)提出原子结构理论才得到解决。玻尔理论是在普朗克(Planck M)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Einstein A)的光子学说基础上建立的。 根据以上假设,通过的数学运算,就可以得到氢原子各定态轨道半径r和能量E: 当电子由高能量轨道跃迁至低能量轨道时,其辐射能的频率ν为 有了薛定谔方程,原则上讲,任何体系的电子运动状态都可以求解。但到目前为止,仅能精确求解单电子体系(如H, He+, Li2+),其求解过程非常复杂。 量子力学原理指出,在空间某点(x,y,z)附近体积元dτ内电子出现的概率dp为: 3.氢原子有哪些波函数? (2)在薛定谔方程中,为了获得有意义的和理解,波函数中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三个常数项n、l、m,他们的取值有如下限制: n=1,l=0,m=0;只能得到一种波函数?(1,0,0),1s轨道 n=2,l=0,m=0;对应的波函数?(2,0,0),2s轨道 l=1,m=0;±1;对应的波函数?(2,1,0)?(2,1,+1) ?(2,1,-1),2p轨道 n=3,l=0,m=0;对应的波函数?(3,0,0),3s l=1,m=0;±1;对应的波函数?(3,1,0)?(3,1,+1) ?(3,1,-1),3p l=2, ; m=0;±1; ;±2;对应的波函数?(3,2,0) ?(3,2,+1)?(3,2,-1) ?(3,2,+2) ?(3,2,-2) 3d轨道6条。 解薛定谔方程还可以得到电子在各轨道中运动的能级公式: 6.2.2 波函数和电子云 (2)电子云径向分布图 6.3.1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屏蔽效应 把多电子原子中其余电子对指定的某一电子的作用近似地看作抵消一部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作用称为屏蔽效应。 Slater 经验规则σ经验值。 a.原子中电子分组 (1s)(2s,2p)(3s3p)(3d)(4s,4p)(4d)(4f)(5s,5p)… b.被屏蔽的电子右边的各组电子,不产生屏蔽, σ=0。 c.1s轨道电子间的σ=0.3,其余各组组内电子间σ=0.35。 d.被屏蔽电子ns或np时,主量子数为(n-1)的各组电子对它的σ=0.85,(n-2)及更小的各电子的σ=1。 e.被屏蔽的电子为nd或nf,位于它左边各组电子对它的σ=1。 例6-1 Sc(z=21)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63d14s2 试分别计算处于3p和3d轨道上的电子有效核电荷。 主族元素半径变化 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趋势 r变化受两因素的制约: ? 核电荷数增加,引力增强, r变小; ? 核外电子数增加,斥力增强, r变大; 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核电荷; 左??右,有效核电荷Z*增加, r变小。 同一周期: 长周期:电子填入(n-1)d层,屏蔽作用大, Z*增加不多, r减小缓慢。 ? ⅠB,ⅡB :d10构型,屏蔽显著, r略有增大。 ? 镧、锕系:电子填入(n-2)f亚层,屏蔽作用更大, Z*增加更小, r减小更不显著。 镧系收缩:镧系元素从镧(La)到镱(Yb)原子半径依次更缓慢减小的事实。 同一族: ? 主族:从上到下,外层电子构型相同, 电子层增加的因素占主导,r增加。 ? 副族:第四周期到第五周期, r增大, 第五周期到第六周期, r接近。 基态气体原子失去电子成为带一个正电荷的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用 I 1表示。 由+1价气态正离子失去电子成为带+2价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用 I 2表示。 E+ (g) ? E 2+ (g) + e- I 2 E (g) ? E+ (g) + e- I 1 例如: 2 电离能 同一周期: ? 短周期: I 增大。 I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