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皮肤科病症详解
第六章 皮肤科病症 (2013.11.18周一) P223 第一节神经性皮炎 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皮肤肥厚、皮沟加深呈苔癣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 诱因--精神因素。 隶属于中医学 “牛皮癣”、“顽癣”范畴。 多因情志不遂 肝气郁结 郁而化火 日久耗血伤阴 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去濡养而发病。 因风湿外袭 蕴阻肌肤而发病者 【临床表现】 初起为淡红色扁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密集成片,边缘清楚。 日久皮肤增厚,干燥粗糙,纹理加深,形成苔藓样变,表面有少许鳞屑。 特点:轻者数周消退不留痕迹,重者数年不愈,易反复发作。 1.血虚风燥 丘疹表面干燥,色淡或灰白,上覆鳞 屑,瘙痒,舌淡苔薄,脉濡细。 2.阴虚血燥 皮损局部干燥肥厚,瘙痒,舌红少苔, 脉弦数。 3.肝郁化火 皮损色红,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 多梦、眩晕,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 4.风热蕴阻 皮损成片,淡褐色,粗糙剧痒,夜间尤 甚,舌苔薄或白腻,脉濡缓。 【治疗方法】 1. 基本治疗 治则--养血祛风、滋阴润燥、祛风清热、凉血 化瘀。 处方--风池 大椎 曲池 委中 膈俞 皮损局部。 方义 风池祛风解表; 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之交会穴,能清泻热毒; 曲池既可疏风清热,又能清血分之郁热; 委中点刺出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膈俞为血会,祛风清热,活血止痒; 皮损局部围刺,疏通局部经气,祛风解毒化瘀。 加减 血虚风燥加脾俞、血海,养血疏风; 阴虚血燥加太溪、血海,滋阴润燥; 肝郁化火加行间、侠溪,疏肝泻热; 风热蕴阻加合谷、外关,祛风清热。 操作 毫针围刺,针尖沿病灶基底部皮下向中心平刺。 直接灸:皮损局部涂以大蒜汁,置艾炷于其上,点燃烧净后,除去艾灰,覆盖消毒敷料即可。 2. 其他疗法 (1)皮肤针:皮损部、背俞穴、八髎穴、夹脊穴。 (2)耳针:取肺、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肝。 (3) 穴位注射:取曲池、足三里、大椎、肺俞。 【临床报道】 针刺治疗神经性皮炎68例。以大椎、灵台为主穴,皮损在头颈部、双上肢者加曲池;在下肢者加委中。电针频率为400次/分以上的密波,每日1次。共治疗68例,痊愈53例,显效12例,无效3例。 【按语】 1.针灸能通过调整神经系统,起到镇静、止痒 的作用。 2.避免搔抓,忌热水洗烫和用刺激性药物外搽。 3.忌食辛辣、海腥刺激之品,力戒烟酒。 第二节 皮肤瘙痒症 是以皮肤瘙痒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属于中医学“风痒”、“痒风”、“风瘙痒”、“血风疮”的范畴。 临床上分全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 局限性与局部磨擦、细菌、寄生虫或神经官能症有关; 全身性多与慢性疾病有关--糖尿病、肝胆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外因与环境、气候、饮食、药物等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肾阴虚,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疏泄而致。 【临床表现】 瘙痒为阵发性,夜间为甚。 饮酒、情绪、被褥摩擦--加重。 出现抓痕、血痂,日久皮肤增厚,皮纹增粗, 色素沉着、苔藓化等继发损害。出现头晕,精 神忧郁或烦躁及食欲不振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1.脾虚卫弱 遇风加剧,食欲不振,气短无力,舌淡苔白 脉细弱。 2.肝肾亏损 夜间瘙痒甚,皮肤干燥多屑,肥厚呈草席状, 腰痠膝软,夜寐不安,舌淡苔黄脉沉细。 3.气血两燔(fan) 皮肤弥漫潮红,痒甚,搔破血痕 斑斑,口渴烦热,小便赤短,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 健脾化湿、滋养肝肾、养血润肤; 清热凉血、疏风止痒,针刺为主,泻法。 处方 曲池 血海 风市 膈俞 方义 曲池为大肠经的合穴,清利肌肤之湿热,又清利胃肠湿热,起到搜风止痒的作用; 血海可养血润燥,祛风止痒;风市乃祛风之要穴;膈俞属血会,能活血止痒,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加减 脾虚卫弱加脾俞、肺俞健脾固卫; 肝肾亏损加肝俞、肾俞、太溪补益肝肾; 气血两燔加大椎、外关、合谷清营凉血。 操作 常规针刺,膈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 2.其他疗法 (1)头针:取双侧感觉区上2/5、双侧足运感区。 (2)耳针:取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肺 痒点。 (3)穴位注射: 【按语】 1. 与湿疹、皮炎、荨麻疹、疥疮、脂溢性皮炎等相鉴别。 2.避免过度搔抓,防继发感染。 3.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且忌热水烫洗。 4.内衣要用棉织品或丝织品。 5.忌辛辣食物及浓茶,少食鱼、虾等海味发物,力戒烟酒。 第三节 荨 麻 疹
文档评论(0)